嘉德拍卖
新闻 > 热点 > 正文

“两湖”民间陶瓷收藏露真容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7-09-08 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李自涌

摘要: 《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系首次组织多方力量有系统地对民间收藏古陶瓷的一次摸底,旨在反映民间收藏古陶瓷的整体面貌,不仅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民间收藏将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


原标题:“两湖”民间陶瓷收藏露真容——专访《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湖南湖北分卷主编李建毛


唐代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孔雀纹碗


唐代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孔雀纹碗


汉代竖条纹文字灰陶壶


汉代竖条纹文字灰陶壶


晋代湘阴窑青釉虎子


晋代湘阴窑青釉虎子


清宣统釉下五彩花卉八哥纹大瓶


清宣统釉下五彩花卉八哥纹大瓶


民间收藏是国家收藏的重要补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系统发掘整理民间藏品,对于促进文物保护意义重大。《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二五”重点出版项目,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组织编纂、河北美术出版社承担出版。该书系首次组织多方力量有系统地对民间收藏古陶瓷的一次摸底,旨在反映民间收藏古陶瓷的整体面貌,不仅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民间收藏将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为了让更多藏家朋友们了解各个分卷的工作情况及其所涵盖地域的民间陶瓷收藏概况,受《大系》编委会委托,本报独家承担对《大系》编委会成员、十二位分卷主编及入选藏家、机构的访谈工作,相关稿件将在《中国文物报》、《东方收藏》杂志、《收藏快报》、全国古玩老货联盟微信公众平台刊发。本期是对湖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李建毛的专访。


记者:李主编您好,谢谢接受我们的专访。首先请您先介绍一下“两湖”分卷两年多来的工作情况。


李建毛:湖南与湖北一衣带水,一湖之隔,自古都是楚地核心区,有着十分紧密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征。《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以下简称《大系》)将两省列入一个分卷,也是基于上述考虑。过去关于民间陶瓷收藏的书籍出版过很多,但在中国收藏家协会的主导下,集中全国权威文博专家的力量去编撰这样一套丛书,还是第一次,这对民间陶瓷收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幸应邀承担“两湖”分卷的编撰工作,我们是十分欣喜的。


“两湖”分卷的藏品遴选工作,主要是在湖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以及两省的收藏家协会、文物信息交流中心等文博收藏机构的通力合作下完成的。湖南湖北藏品的海选和编撰工作分头同时进行,我们几乎跑遍了两省重要陶瓷藏家的聚集地区,先是初选,再是复选,最后精选,确保藏品的真实性和价值性。此项工作自2015年10月正式启动,至2016年上半年基本完成藏品的鉴选、拍照和文字工作。其后,又反复做了一些筛选和增补工作。其间,先后组织了多轮的分卷专家审稿,并听取了外审专家的意见,最后从两省500多件初选藏品中确定了260件入选藏品,可以说集中了很多专家和藏家的心血和智慧,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广泛的代表性。


记者:相信通过这次的遴选工作,“两湖”民间陶瓷收藏的特色得到进一步展现了。


李建毛:“两湖”民间陶瓷收藏的概貌,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联系紧密而又各具特点。两省藏家大都着眼于本地窑口,外地窑口收藏主要集中于明清景德镇产品。从目前的考古发现看,湖南的著名窑口稍多一些,有些流通到湖北地区,如岳州窑、长沙窑的东西,在湖北见有大量出土。


湖南民间本地窑口藏家可分为几个组团,包括湘阴(岳州)窑、长沙窑、衡阳窑、醴陵窑等,其中以长沙窑藏家最多。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岳州窑的藏家以湘阴或在长沙工作的湘阴人为多,长沙窑的藏家多在长沙。衡阳窑的藏家则在衡阳,醴陵窑主要集中于醴陵或醴陵籍外地工作者。这个特点显示出湖南民间陶瓷收藏与窑口的地域分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湖北本地窑口不多,在鄂州、武昌等地发现发掘了大量的六朝、隋唐时期青瓷,多是邻近的江西洪州窑、湖南湘阴窑、岳州窑、长沙窑的产品。两宋时期有江夏的湖泗窑,已发掘有青山窑、浮山窑、王麻窑、杨家澥窑、陈家垅窑等多座窑址,规模大。明清民国时期则有汉川马口窑、麻城蔡家山窑、蕲春管窑等。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湖北的瓷器收藏,则以明清、民国瓷器为主,宋元以前高古瓷比较少。大致说来,宋元以前的瓷器收藏,以单色釉为主,主要包括青瓷、白瓷、青白瓷、黑瓷等,窑口有长沙窑、景德镇窑、吉州窑、龙泉窑、江夏湖泗窑等。明清、民国瓷器收藏以青花、彩瓷为主,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广彩等,亦有部分蓝釉、白釉、茶叶末釉等单色釉瓷。


记者:“两湖”分卷都收录了哪些重要藏家的重要藏品?


李建毛:湖南方面,以湖南本地著名瓷窑为收藏重点形成了几个收藏家群体,如重点收藏岳州窑的李昊、胡保民等,重点收藏长沙窑的李效伟、吴跃坚、林安等,重点收藏衡州窑、衡山窑的谭耀等,重点收藏醴陵窑的罗磊光、陈千山等。这些收藏家因为对湖南陶瓷文化的热爱而聚集在一起,有的将部分藏品无偿捐赠给国有博物馆,有的用自身收藏建起了专题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湖湘陶瓷文化。这些收藏家群体注重实物资料的收集与研究,与文博学术界亦交往密切。


分卷收录的湖南藏品,大多为本地著名窑口的精品,如李昊先生收藏的西晋湘阴窑青釉虎子,造型端庄大气,胎土灰白细腻,釉色青绿莹亮,是不可多得的精品。还有他收藏的岳州窑烛台系列,虽是残器,也反映了岳州窑精湛的制作工艺,同时从这些烛台的造型与装饰,还可看出岳州窑与长沙窑的紧密联系。岳州窑隋代以前惯称湘阴窑,是湖南省内烧瓷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烧造序列最完整的青瓷古窑址。它兴于东汉,盛于晋唐,衰于五代,是中国南方青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岳州窑位于湖南省湘阴县城堤垸一带,主要有湘阴青竹寺窑(东汉)、城关镇窑(晋、南朝、隋唐)、铁角嘴窑(东汉、唐)、芦林潭(隋唐)、百梅村(宋元)和乌龙嘴(宋元)青瓷窑址等26处,当地有民谣称“湘阴有个万窑窝,未有湘阴先有窑”,所言不虚。


此次还收录了不少长沙窑精品,如李效伟先生收藏的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孔雀纹碗,口沿饰四处对称褐斑,碗心用褐绿彩绘口衔绶带的孔雀,立于莲花之上。绘画生动丰满,题材极其少见。此碗口沿褐斑装饰具有外销风格,而孔雀、莲花等都是具有佛教文化元素的纹样。还有吴跃坚先生收藏的长沙窑青釉褐彩铭文扑满,器身褐书铭文50多字,记述了大中年间施主捐款为重建的长沙道林寺写经之事。它是唐武宗时期会昌法难的物证,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


清末民初时期,湖南醴陵窑书写了辉煌篇章。1906年熊希龄在醴陵姜湾创办湖南瓷业学堂,聘请日本和景德镇技师为教员,改良旧制,创烧成功釉下五彩瓷,又开设湖南瓷业公司,开始大规模细瓷生产。


   1909—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先后参加武汉劝业奖进会、南洋劝业会(南京)、意大利都朗博览会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均分别获得一等金牌、一等奏奖、最优奖和金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醴陵釉下五彩工艺被逐渐恢复,发扬光大。从1958年起开始成为了国家领导人和国宴特供瓷器,多次作为国礼馈赠给各国元首,因此获得“国瓷”美誉,醴陵也成为三大“瓷都”之一。清末醴陵瓷的收藏以罗磊光先生为大宗,如他收藏的釉下五彩花卉花鸟纹瓶,是该时期醴陵瓷的典型代表。器物造型稳重端庄,画面中两只八哥立于枝头,抬头呈鸣叫状,四周为花卉纹样,花卉为粉红色花瓣、嫩绿色花蕊,叶则用深绿和浅绿描绘,画面清新淡雅,栩栩如生,器底方框内书“大清宣统元年湖南瓷业公司”。


湖北方面,余长庭、杨卫、余澜、周盛金等诸位先生皆是民间陶瓷收藏的重要代表。余长庭先生建有“余长庭陶瓷博物馆”,他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李正文教授的指导下,几十年不曾间断,收集了各地各个窑口的标本数以吨计,其中,以唐代长沙窑青釉彩绘瓷、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武昌湖泗窑青白瓷、汉川马口窑陶器最为可观。杨卫先生收藏的青花釉里红瓷器、余澜先生收藏的卵白釉观音和明清青花瓷器、周盛金先生收藏的元青花人物纹高足杯,亦各具特色,各有建树。


分卷收录的湖北部分藏品里面,我在这里择其几件精品予以介绍。如汉代竖条纹文字灰陶壶,戳印“口甄里”阳文方框款,汉代写有“里弄”地名文字的陶器极为少见,弥足珍贵。元代枢府釉佛龛观音,观音端坐于佛龛内,沉静庄严,头顶祥云,绕以藤蔓、宝瓶、海浪等。该器造型好,卵白釉肥厚失透。再如清末曾任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一品大员端方私人定烧专用瓷器——粉彩一品盖锅,颇为精致,外底青花书“逸休堂”三字楷书款。蒋介石题铭花盆,腹部蓝料书写“克复武汉,先烈之血,主义之花,丙寅双十节中正”,均与名人与大事相关,亦颇为难得。


记者:可以说,这次“两湖”分卷将两省民间陶瓷收藏的特色较好地表现和反映了出来。


李建毛:这也是我们的初衷,尽管收录的藏品仅是两省藏瓷的冰山一角,但我们希望能够以此真实反映湖南湖北民间陶瓷收藏的整体面貌,同时希望此书面世后,能够给读者从事相关的收藏和鉴定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