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热点 > 正文

刘喜海:过眼即辨金石 收藏甚富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8-02-12 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张春岭

摘要: 刘喜海以治金石学最有名,鉴赏金石,过眼即辨。收藏甚富,所居无其他物品,唯有手辑金石文字5000通。任官职20余年,不慕荣利,箧中金石、古书,以车辆装载,有“博古君子”之称。

原标题:博古君子刘喜海

 

刘喜海像


刘喜海像


珍钱、珍范原拓


珍钱、珍范原拓


《长安获古编》


《长安获古编》


刘喜海著《海东金石苑》


刘喜海著《海东金石苑》


刘喜海旧藏:西周颂簋


刘喜海旧藏:西周颂簋


刘喜海(1793—1852),字吉甫,号燕庭,室名嘉荫簃,山东诸城人,清代著名古泉学家、金石家、藏书家。刘喜海家世显耀,从刘墉曾祖父刘必显中进士起,到刘喜海止,一门出了35名举人、11位进士、两个宰相,其父刘环之官至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有御赐“海岱高门第”之称。


刘喜海自嘉庆二十一年(1816)中举,道光十三年(1833)官至福建汀州太守、陕西延榆绥道。道光二十五年(1845)官至四川按察使、浙江布政使,署巡抚职。以治金石学最有名,鉴赏金石,过眼即辨。收藏甚富,所居无其他物品,唯有手辑金石文字5000通。任官职20余年,不慕荣利,箧中金石、古书,以车辆装载,有“博古君子”之称。


深爱古泉


刘海的泉币收藏和研究活动伴随其一生。他说,“余束发受书,即嗜古泉。”在他61年的生命历程中,不论是求学、为官,也不论是在京、在地方,都把主要精力放在金石古泉收藏和研究上。作为清嘉道年间泉币收藏集大成者,刘喜海收藏规模,从其好友、著名古泉学家鲍康记述中可见一斑。鲍康在《泉说》中:“泉币之好萃于山左,同时如初渭园、刘燕庭、吴子苾、陈寿卿、李竹朋极一时之盛,当以燕庭为最。”


《刘喜海年谱》记载,“嘉庆庚午(1810年),曾(于)京师掘得千余(永安五铢),其中四出者,亦罕有也。”“己卯夏日,朱虹舫以宋当二泉六千余枚见饷。”“道光丙戌秋九月望日,喜海得幼泉二十二枚于燕市。”道光十八年,岳父金锡鬯卒,遗言将所藏古泉八百九十二品悉赠喜海,嘱其将《晴韵馆收藏古泉述记》定本付梓。“道光丙午,余秉臬三巴,得宋时铁钱数千,详加遴选,奇异之品,更仆难终。”


真正体现刘喜海中国钱币学奠基人特点的,是他的研究和著述。清道光元年(1821),刘喜海于叶志诜处借到翁树培所撰《古泉汇考》稿本,该本涂改几不可辨,刘喜海以三年之功一一考订,校录一过方能阅读。翁树培好藏弆泉币,苦心搜求数十年,所蓄极富,然而其书未成即归道山,刘喜海为其书校订之后,又请泉学大家鲍康重订。此后,刘喜海又将搜集古泉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书于此稿卷端,书中包括同好赠贻、泉界掌故等,内容极其丰富,后辑为《古泉随笔》8卷,成为中国钱币学一部重要著作,也是研究刘喜海收藏活动的重要资料。中国钱币学研究至清嘉道年间还不完善,为此刘喜海大力搜集整理,辑为《古泉苑》101卷,得泉币4600余种,其中为翁树培所未见者千余种。刘喜海撰《嘉荫簃论泉绝句》,是泉币收藏方面首创之作,共收录200首以咏泉币为主的诗,每诗下并有笺注述其源流、掌故,内容涵盖明代之前历代钱品,并搜系外国泉范,尤为特别。


好搜奇书


刘喜海藏书多精椠秘籍,善本书1400多种,有宋版《史记》多种。“燕庭尝于庙市购得百衲《史记》,每卷咸有季沧苇印。”有北宋本、南宋本,还有宋刊《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有宋版唐人集十家,最珍者为宋本《张说之文集》三十卷。刘喜海喜好收藏各藏书家书目。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中称“卅载搜奇书满家,藏来宝刻遍天涯。斜阳古市无人迹,为读残碑剔藓花”。藏书楼有“嘉荫簃”“味经书屋”“清爱堂”等处,藏书极富一时。


刘喜海尤其喜欢抄录罕见古籍,其抄本今可考者达125种;在版心刻“东武刘氏味经书屋”“燕庭抄校”“嘉荫簃写书”“东武刘氏嘉荫簃宋本抄校”等字样。刊刻宋元明古籍达170种近万卷,特别是对古籍书目、方志的刊刻较多,近60种,使众多私人藏书书目、佛经目录、官修目录等得以保存和传播,如明张萱《内阁藏书目录》、清彭元瑞等编《天禄琳琅书目》《懋勤殿书目》《御书楼书目》《国子监典籍厅存贮书目》、王士祯《池林书目》、冯溥《佳山堂书目》、周永年《借书园书目》等,均赖刘氏抄本以传。中年以后,和朝鲜金石学者往来频繁,道光十年(1830)始编纂《朝鲜书目》,后来和《日本所刊书目》合订为《书目汇编》。去世后子孙将其部分善本书出售,余1120余种,编为《刘燕庭书目》。


他在金石考古方面还有一个贡献,就是命名了“封泥”一词。汉代人在木板上写信,称为尺牍。写好后用另一块木板盖上,并在木板上刻槽,沿着槽打上绳结,在绳结处糊上粘泥,在粘泥上盖上官印,以避免别人偷看。这种带印的粘泥清中期在山东出土不少,刘喜海独具慧眼,发现其中的文物价值。


研究著述


刘喜海一生笃好金石,因有机会在陕西、四川等地做官,搜集到了大量古器物和拓本。他曾打算利用自己藏品中的五千余件金石拓片来编成一部几百卷的《金石苑》,但因卷帙太大,未能完成,刻成的只有收录四川一地自汉至宋代金石拓片且未分卷的《金石苑》;他又用自己藏品中的四千多种钱币拓片,编成一部一百零一卷的《古泉苑》,但仅将拓本分类排出而止。他在世时刊行的著述还有《苍玉洞宋人题名》一卷、《清爱堂家藏钟鼎器款识法帖》一卷、《嘉荫簃论泉绝句》一卷等,国家图书馆还藏有他的一些稿本。《长安获古编》有不同的版本,所著录之器皆为刘喜海在陕西任上所搜购,刘喜海本人所编仅绘图像,摹铭,以隶书标题器名,但无解说。其中也有四十四器没有标题,可见尚未完成。1852年刘喜海得急病去世,胡琨为之整理,将记录有文字的223器编为《长安获古编》。刘喜海的稿本后来归于陈介祺,鲍康欲为补充完成,但未能实现,最后是由刘鹗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补刻而成。刘鹗刻本共二卷,收121器,其中商周青铜器43件,秦汉及唐36件,杂器42件。每器绘有器型、摹录铭文并作释文,但器的尺寸、重量均无记载。


晚景凄凉


刘喜海因嗜古而丢官,一直是一些所谓的“正人君子”用来说教的“典型”。其实这是下属对他的诬陷。道光二十八年(1848),刘喜海升任浙江布政使。当时候补浙江的梁恭辰曾购得龚自珍旧藏唐代铜造像,刘喜海看后大加赞赏,梁恭辰顺水推舟,以此献给刘喜海以邀好。再加上刘喜海到任之后,时任巡抚并未让他去清理库府,而是让他去天一阁清点藏书,新任巡抚吴文镕上任后,整顿吏治,清查库存及账目,而刘喜海也成了清查对象。梁恭辰趁机告发刘喜海,刘遂被列入弹劾名单。道光二十九年(1849)春,刘喜海被召至京城,不久即以四品顶戴赋闲,结束了他30余年宦游生涯。


刘喜海生命最后两年,在遭受政治经济双重打击下,心情郁闷,所幸此时与鲍康相邻,两人晨夕侍坐,畅谈金石,他的心情才有了好转。咸丰二年冬,鲍康去外地设馆讲学,刘喜海复又孤独起来,病情加重,终于在第二年春去世。临终前,刘喜海嘱子将珍藏即墨刀币贻鲍康,将宋刻本《详注东莱先生左氏博议》赠海源阁主人杨以增,使珍品善本各得其所。暮春,鲍康闻刘死讯后赶回京城,怆然作诗:“果从生死见交情,病榻犹闻说贱名。最是不堪回首处,紫藤花底拓泉声。”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