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宝嵌”前身是明代盛行的螺钿工艺
摘要:
明代时,百宝嵌便已经流行。清朝时,百宝嵌工艺进一步发展,到乾隆时出现了王国琛、卢映之等几位工艺大师,直接推动了百宝嵌工艺水平的提高。一时间,百宝嵌在宫廷之中大受欢迎。
原标题:民国“百宝嵌”首饰盒
图中所示是一对民国时期的黄花梨木首饰盒,盒上有双喜图案。只不过,这个双喜图案有些特别,是由羊脂玉镶嵌而成。首饰盒为竖长方体形,长11.5厘米,高17.6厘米,厚6.3厘米,由盒盖和盒身两部分组成。
这对首饰盒很有意思,并排放着,盒盖上便是一幅完整的图案,只见向左向右各有一枝梅花盛开,白色的梅花如雪花般片片飘落枝头,上面还有绿的红的蓝的花骨朵;梅花枝头,各站着一只喜鹊,白色的身子,蓝红相间的翅膀,绿色的尾巴,还有黑色的喙,它仰起头,望着不远处的一朵白色梅花。图案的中心有两个喜字,组合在一起便是“双喜”,不过,两个喜字分别在两个盒子上。而这些图案,都是用珠宝玉石镶嵌而成,白的有玉有银,红的为玛瑙,蓝的和绿的为宝石,还有大块的是经打磨过的贝壳。它们嵌在盒子上,组成美丽的图案,显出制作者的匠心。图案为喜鹊登梅,梅有两枝,鹊有两只,又为好事成双,双喜临门,喜庆意味十分明显。
这般的嵌宝工艺,叫做“百宝嵌”。它的前身是在明代便已经盛行的螺钿(即贝壳镶嵌)工艺,只不过,百宝嵌用了更为名贵的玉石珍宝。明代时,百宝嵌便已经流行。清朝时,百宝嵌工艺进一步发展,到乾隆时出现了王国琛、卢映之等几位工艺大师,直接推动了百宝嵌工艺水平的提高。一时间,百宝嵌在宫廷之中大受欢迎。而这对首饰盒当为姑娘出嫁时的陪嫁之物。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