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王琦先生丰富的艺术阅历、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堪称‘一本中国美术现代发展的百科全书’。” 日前在央美开幕的“世纪刻痕——王琦百年诞辰研究展”上,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致辞中如是说道。
海报
张雄艺术网讯 “王琦先生丰富的艺术阅历、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堪称‘一本中国美术现代发展的百科全书’。” 日前在央美开幕的“世纪刻痕——王琦百年诞辰研究展”上,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致辞中如是说道。
开幕式现场
此次展览得到了中国美术馆、王琦美术博物馆以及王琦先生家属的鼎力支持。展览以王琦的人生历程和艺术发展为依据,分板块呈现王琦各个阶段的艺术作品,包括版画、素描、彩墨、书法等共计140余件。此外,展览还梳理了从王琦家属、央美档案室、王琦美术博物馆等处搜集到的数十种文献,力求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王琦在艺术创作和理论、教学等方面的综合成就。
范迪安、徐里、王华祥、家属代表王炜等致辞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王琦先生是一位集美术创作、美术理论、美术教育、美术组织和艺术交流为一身的艺术名家。他1918出生于四川宜宾,1934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9年首次发表木刻作品。抗战期间曾在重庆任中国木刻研究会常务理事,后在上海任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美术》、《版画》杂志主编等职。王琦既是一位画家又是一位理论家,理论与创作贯穿于其奋斗的一生,新中国成立后王琦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从事了大量美术史的撰写与相关教材编写等理论研究工作,为新中国美术理论研究的先行者,相关著述数百万字,在业内影响巨大。
展览现场
王琦先生的版画创作,像他一生中唯一的亲爱,无论是在困顿的青年,还是辛苦的中年,仰或退而未休的晚年都与他如影相伴,他创作语言的风格,表现意境的塑造和主题选判的方向,即是他艺术造诣的体现,也是他文化情怀的抒展,更是他精神力量的凝结,他即是中国美术的一面大旗,又是旗下普通一兵,他己在现实中留下密密匝匝的汗渍,更会在历史上留下扎扎实实的足迹!
展览现场
展览第一板块“战时青年 革命美术”,着重呈现抗战时期王琦在重庆的艺术历程、版画作品及同时期的学术研究成果。这是王琦版画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他以刻刀为武器,创作了大量表现抗战大后方人民生活、战地建设的优秀作品;第二板块“美院卅载 刀笔相济”,以作品和文献相结合的形式,梳理王琦先生在中央美院三十多年间的艺术活动;第三板块“林木新颜 都市交响”,展现王琦在20世纪80年代的两大创作主题:城市景观和森林老树。作品题材均为森林树木和都市景观,精选作者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创作,呈现了王琦先生在版画形式语言方面的探索历程;第四板块“桑榆非晚 彩墨抒怀”,则展现了20世纪90年代开始,王琦以中国传统的笔墨材料为载体,开启的一段书画艺术的新旅程。
嘉陵江上13.5x16.5黑白木刻 1941重庆王琦美术博物馆藏
值得一提的是,王琦先生生前捐献给了母校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版画作品120多件。在开幕式上,王琦先生之子王炜先生代表家属,二次捐赠王琦先生珍贵木刻原版、作品、文献、实物等共142件,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永久收藏。
长白山的早晨65x45.5套色木刻 1973中央美院美术馆藏
延边市集37.5x26 黑白木刻1963中央美院美术馆藏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2月25日。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有意义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