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昨天下午,盖茂森艺术馆举办了隆重的开馆仪式,《西游墨痕》作为首展,在盖茂森艺术馆展出。原南京军区政委方祖岐、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柏苏宁等领导和艺术家参加了开馆仪式。
昨天下午,盖茂森艺术馆举办了隆重的开馆仪式,《西游墨痕》作为首展,在盖茂森艺术馆展出。原南京军区政委方祖岐、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柏苏宁等领导和艺术家参加了开馆仪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省美协主席、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高以俭出席活动,现场观看了盖茂森先生的作品并分别致辞。
活动现场
盖茂森艺术馆掠影
水墨“西游记”
章 剑 华
今天一到这里,我立即感觉到,盖茂森“盖了帽了”,用现在的流行说法就是“厉害了”。在南京城的中心地带办起了“盖茂森艺术馆”,确实非常了不起。
当然,更让人惊讶的是《西游墨痕》开馆作品展,看了展览的作品,我真想帮他把展览名称改成《水墨西游记》。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从西天取回了真经,盖茂森先生则是通过长期在新疆等地的采风写生,创作了一批带有西域风情的精品力作。
看了盖茂森这批新作,我对创新有了新的识。创新这个词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但谈到创新,几乎都认为这是时代前沿的事,年轻人的事。我现在改变了这样的看法。传统不等于保守,传统在当时也是创新的。年老不等于僵化,同样有着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而且他们比年轻人更具有创新的基础。最近我看了林散之先生老年后创作的作品,看了赵绪成先生的展览,又看了已经93岁高龄的张继馨先生的展览,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他们都是一路创作、一路创新,从未间断和停止。盖茂森先生也是这样。
昨晚,我看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栏目,朗读嘉宾是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老先生,他在被采访时说:创新不是艺术家的最高目标,而是艺术家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底线。讲得多好啊!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那么,如何创新?创新的方法很多。在书画艺术的创新上,以前讲的最多的是,工写结合、虚实结合、中西结合。今天我看了盖茂森先生的新作,觉得“结合”这个词不是很恰当,应该用“融合”,即:工写融合、虚实融合、中西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物理反应,而是化学反应;不是加法,而是乘法。这种融合,能够做到水乳交融,情景交融,产生意想不到、不可复制的独特效果。如赵绪成先生的“都市水墨”,周京新院长的“水墨雕塑”。我把盖茂森先生的水墨画称为“新水墨”或“水墨影像”,这是一种新的创新,实现了工写融合、虚实融合、中西融合,达到了艺术的新境界、新高度。
对于名家大师来说,艺术创作要从高原向高峰攀登,从精品向经典努力。经典就是经久不衰、有典范意义的作品。新时代需要新文艺,新文艺需要新经典。盖茂森先生已经在艺术创作上实现了又一次新的飞跃,达到了新高度,我们相信他一定能够不断开拓,继续创新,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和经典之作,构建起一座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艺术新高峰。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盖茂森怎么感觉好熟悉
带有西域风情
确实非常了不起
盖茂森“盖了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