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展览资讯 > 正文

陳成球臺北《筆痕墨蹟》個展綜述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9-04-01 来源:张雄艺术网

摘要: 此次,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美術舘,舉辦的陳成球臺北《筆痕墨蹟》個展。引起了中外文化與藝術各界強烈地反響。表明:水墨藝術,在當今公眾社會的藝術價值觀和欣賞理念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鋭意創導中國傳統水墨變革和創新的當代志士陳成球


(陳成球臺北《筆痕墨蹟》個展綜述)


 陳帆-又川(臺北)

 


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美術舘。


被譽為現代水墨之父的劉國松教授由上海而香港趕回臺北全力支持香港陳成球的個展。

 

一提到陳成球的名字,在中國主權的大陸、香港、臺灣、澳門兩岸四地的繪畫業界和水墨畫界以及國際藝術坊間,知道他的人越來越多。此次,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美術舘,舉辦的陳成球臺北《筆痕墨蹟》個展。引起了中外文化與藝術各界強烈地反響。表明:水墨藝術,在當今公眾社會的藝術價值觀和欣賞理念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正是在陳成球所在的特殊社會環境中,被業內行家稱為「水墨運動」的中華「兩岸四地」造化水墨的變革志士的行動風起雲湧,其中有一位「香港知名文化企業家、藝術顧問、策展人以及收藏家」許劍龍,:他從四年前開創香港「水墨藝博」繼而又宣佈「創辦全球首個綜合線上和線下的水墨藝術平臺:『水墨現場』並在2019年1月在臺北舉行首屆大型藝術展博會。」而許氏的新概念「水墨現場」,即已如期在臺灣舉辦的《2019首屆「水墨現場」展博會》得到了充分的展顯並獲很的大成功。它是水墨多元體概念。




劉國松的中華「两岸四地大道歸一」的文化自信令人敬仰。


陳成球現代後水墨作品。


陳成球,也與同在香港現代後水墨變革志士許劍龍一樣,在水墨造化自我的過程中,敬在中華「兩岸四地」擔當了許多聯展個展和藝術交流活動,為公為已都跟息息的水墨發展緊密相連,他整整用去了幾十年的光陰。

 

在新的年代,從2018年到跨進2019年,以他特有的「現在進行時實驗」方式進行了新的「三級跳」:(1)香港《2018當代香港水墨大展》(由他創辦的香港現代水墨畫會主辦/香港中央圖書館/2018年9月);(2)上海《水墨概念藝術大展》(他參展於衆位名家之列/上海中華藝術宮/2018年11月);(3)臺北《筆痕墨蹟:陳成球現代水墨(2019)》(他個人的原創作品展/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德羣畫廊A、B廳/2019年3月)。他已經跨步逼近長者之齡,他仍然精神抖擻,可見奮進之心,絲毫不減昔年之銳勇。正如許劍龍在臺北「水墨現場」所鮮明闡述的核心要點是:「首先,在理念上我希望把水墨和其中所包涵的東方美學精神推廣到國際上的交流平臺。」那麼甚麼是我們希望的「水墨和其中所包涵的東方美學精神」呢?水墨的包容性又在哪里呢?又如何「推廣到國際上的交流平臺」呢?


    本年度始初許劍龍在臺北開啟了「水墨現場」,還是先聽聽許劍龍公開鼓吹的幾個基本論點:


   (1)「對持續推廣水墨藝術發展的熱情和承擔及包容性。」

   (2)「在一個新的水墨平臺上抱著開放的態度,讓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專家學者,展開交流探討,以期提升大家研究水墨,探討水墨的開放性精神。」

   (3)「關注水墨也是在探討它的未來性,水墨在未來是可以獨當一面並跟西方當代藝術平等對話的。」




陳成球現代後水墨作品。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客席教授鄧海超評介說:「在中國現代水墨畫發展史上,香港其實扮演著一個極有前瞻性的先鋒角色。早在50年代晚期至70年代初期,移居香港的廣東畫家呂壽琨 (1919 – 1975) 便創作了半抽象、抽象以至後來糅合道釋思想的『禪畫』,開創了香港的『新水墨運動』,並啓發了一批成為水墨畫壇的中流砥柱各自發展的畫家。嗣後在臺灣已力倡水墨革命,締造『現代水墨』的劉國松 (1932 年生 ) 於 1971 年來港, 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糸任教凡21年,至 1992 年退休返回臺灣。劉氏的革命理論、別具創新意念的題材系列如『太空畫』、『雪山畫』、『九寨溝』等以至別開格局的水墨新技巧,包括『抽筋剝皮皴』、『水拓』、『拼貼』、『噴染』、『漬墨』、『漬色』等多種半自動和自動技巧將水墨意象及筆墨設色技法推展至前所未有的新界域,把現代水墨提升至國際層面,更被譽為『現代水墨畫之父』。在港期間,除在藝術糸教導學生外,他更首創『現代水墨畫文憑課程』,1977 年與學生們創立『香港現代水墨畫協會』,啓廸了眾多卓爾有成的畫家。畫會至今依然非常活躍,會員切磋交流,也經常舉辦展覽和推廣活動,在推動現代水墨畫方面作出重大貢獻。在芸芸劉國松的高足中,陳成球無疑是極具創意精神,作出不斷探索和取得卓越成就的一位。」(引自陳成球臺北展畫冊)

 

鄧海超進而評介陳成球近期的水墨畫作時列舉其例說道:「從幽玄神秘的『扶乩術』獲得靈感創制了『錐沙漏痕』 系列畫作。扶乩又寫作扶箕、持鸞,也稱降筆。系用兩人或一人扶住一種架子,在預設的沙盤上寫出文字或圖形,並作出解釋。凡道經的撰寫,與神仙的問答都常採取此法。民間的參與則主要是占問吉凶,請神仙佛祖予以排憂解難。這種秘術為自動變化的錐沙符記,以作占卜生命痕跡。陳氏以錐沙痕跡創作,如在『錐沙漏痕』(036) (2016) 中,以其獨創的上述筆墨痕染技巧營造留空的抽象圖記,縱恣畫面之上,方向無定,有如扶乩受鬼神驅使的錐沙痕,帶有古代圖騰幽秘的宗教意味。另一方面,這種抽象化的符記造型和取勢,也扣合了中國書法『折釵股』、『屋漏痕』的美學觀念,行筆施墨,就如折斷釵股、雨水沿磚縫曲折流淌的渾然天成意象。」(引自陳成球臺北展畫冊)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林木評介說:「藝術其實是個生態的問題。在特定的環境下產生特定的藝術。與內地相比較 , 香港就是一個典型的國際大都市 , 在既往的一百數十年間 , 不要說這兒是個國際化大海港 , 就是治理香港者 , 從港督到各級官員 , 不少也是英國人 , 這種從香港社會生活中自然生出的中外融合的現實 , 使其文化有一種中西融合的強烈傾向。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 莫過於當年在廣州與嶺南畫派論戰了20餘年的國畫研究會傳統型畫家黃般若, 50年代後去香港,  反在吸收西方文化重抽象重形式重構成上以水墨成了香港新派畫領袖。此所謂『桔生淮南則為桔 , 生於淮北則為枳』也。以此觀照香港的水墨畫 , 方有一個認識的基礎。」林木進而評介說:「如果說, 50、60年代, 香港國畫界受嶺南派影響, 但60年代之後, 港臺的國畫界開始受到臺灣以劉國松為代表的水墨畫現代化思潮的影響。當劉國松於 1971 年在香港中文大學開設他的現代水墨文憑班教學時 , 從思潮角度看 , 香港畫界算是進入現代水墨的新階段。劉國松這種完全擺脫傳統中國畫『筆墨』運用之法 , 從工具材料畫法觀念上大刀闊斧創新的手法 , 為水墨畫帶來全新的革命。而陳成球先生則是劉國松先生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如果說 , 劉國松先生已在現代水墨領域的材料、技法、觀念上為香港的水墨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那麼 , 陳成球水墨畫在此基礎上的發揚光大 , 在香港現代水墨圈中有十分典型的意義。」(引自陳成球臺北展畫冊)

 

中國大陸(內地)自由撰稿人、文化學者陳偉元認為:「中國畫發展到現在,形成各種現代水墨,實驗水墨,超前意識水墨,不管任何一種水墨形式,都是或多或少的基於中國傳統水墨技法和創作材料等方面來發展,結合現代社會的諸多元素而發展。其中發軔於臺灣劉國松老師,發展成熟於香港的現代水墨就是其中頗為顯眼惹人矚目的一個水墨藝術形式和創作團體。」陳偉元為此評介道:「對於香港現代水墨,我承辦過相關展覽,也接觸過很多香港的水墨畫家,獨特的是香港現代水墨畫會會長陳成球先生。陳先生 1975 年在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師從劉國松老師學習中國畫。劉國松老師主張改革中國畫,從繪畫理論,技巧題材,在中華藝術圈引起較大影響,後來於 1977 年推動學員成立香港現代水墨畫協會 ( 其後正名為香港現代水墨畫會 )。這是一個開放的藝術團體,拋棄了傳統繪畫裏門派,畫派,區域,地理, 民族的偏見和成見,抱著一種和諧共處 , 發展共融的態度,在水墨畫創作上,真正抱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藝術平等,自由,民主的思想。這種文化藝術氛圍估計也只有在香港這種特殊的中西互融的社會環境和氛圍下,才可以得到良好的實施和執行。」(引自陳成球臺北展畫冊)

 

陳成球,在完成他最有造化高度的0809「三級跳」後,他的存在會具有何等前衛意義和現實價值?


(1)因為陳成球是直接深入創作的新水墨藝術的踐行者,這位師從於臺灣劉國松中國畫創新「水墨之父」的香港陳成球,把西方的現代藝術的主觀表現主義元素和賦予東方現代後的中國水墨意象揉合一體,造化出一種新的具有傳統水墨某些基因的「新水墨」藝術效果,在香港前赴後繼的時代進程中,他是現今香港獨舉帥旗的新水墨領倡民間藝團:最優秀獨特的現代後領軍人物。擔當責任強烈。


(2)他秉承劉國松前輩「鋭力造化勇於駁愚」的批判精神,與陳腐守舊的糟粕鮮明地劃清了界限。


(3)香港新水墨創化前輩王無邪的「是水似水,是墨似墨」理念,是講「非執非固」,是傳統中國水墨畫有本質上的不同,陳成球不僅做到並進入煉達成熟。現代後水墨藝術的論理宣導前輩提出「當代水墨藝術的『現在進行時』」理念,陳成球是最極積的踐行者。這是道家的現實觀的思敘,核心於水墨造化一定不是「刀切斧斷」式的分分明明,很柔潤。


(4)上海有一位叫董明的新鋭水墨藝術家,他自述說:「『氣塲』這個非常『中國』的詞滙,很難轉譯。看似虛無縹緲,卻對中國五千年歴史長河中眾多領域;特別是文化領域,産生深刻的影響。我認為『氣場』是中國畫論中的關鍵字。每當我拿起畫筆,便不由自主地陷入或過去或未來,或原始或神秘的氣場之中。不見具體物象卻又仿佛萬象皆備,沒有任何路徑卻又似乎千胍暢通。遊走於混沌初開之中,又出入於代謝輪回之間。我作畫的過程是一次精神的旅遊。尋找最簡約的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力求以最精煉的元素來展現心中的亢奮,從而回歸到魂之所系的氣場之中。」所謂「氣場」講陰陽調和和剛柔相濟,核心是溶和渾成。西方的表現主義本質上即是「刀切斧斷」式的分分明明,而印像派的畫風是具有極強烈的唯自我糾接的成分,這正是西方藝術與東方藝術的不同。陳成球的現代後新水墨,正介乎於西方藝術與東方藝術之間,我個人以為並不奇怪,因為達至「爐火純青」的最高境界,應須大家共同努力。故說:實驗尚未完結,各位仍須努力。


(5)為此香港緣承堂當代水墨畫廊創辦人何培偉體認很深地言道:「我本人從事中國古代和近現代傳統中國書畫多年,深感中華水墨的博大精深。但社會和時代的變遷應該相對求創新這是必然的途路。我本人對陳成球會長的新水墨表示敬意,而我自已身體力行,支持了中港兩地一批有為的當代新水墨藝術家,邁向更尖端平臺得到了的突破性發展。」在香港,像何先生這様鼎力支持現代後(流通終端謂之『當代』)水墨的發展,在中港兩地業界口碑一直以來很好。原因在於一位初始中國傳統書畫手工裝裱出身技師,並對宋元及明清古代近現代中國書畫造詣很深的手藝人,他不僅主持了香港緣承堂當代水墨畫廊力倡新水墨作品,更成功地為中國書畫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根性深厚變革悟性很高的董事長,在中華一兩岸四地及國際坊間樹立了「力主突破傳統而立新章」的中國書畫藝術品的商業終端流通市塲,孕育了香港「以老根養新枝」的策展拍賣模式。 香港雲峰畫苑創辦人郭浩滿博士同樣有很深地認知:「我們舉辦了2018年全球水墨500強精英作品大展。我想,水墨藝術的全球化創舉,就是為了祖國好香港好!我做中國水墨也有30多年了!實際上,第一就是熱愛我們的中華文化藝術。第二就是希望中華的文化藝術發揚光大!」


他們還有香港漢雅軒畫廊創辦人張頌仁及其優秀運作團隊、香港世界畫廊創辦人Fred Scholle及其優秀的運作團隊、香港天趣國際藝術館創辦人張朱宇博士及其優秀運作團隊等等。在香港資深與知名只有並舉才是真真正正接地氣的唯一具有標杆的擔當,陳成球的探求從本質上講是一様的。 這正是當下「當代水墨藝術的『現在進行時』」理念。


(6)中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専家陳筱君介紹說:「每個世代因為不同的生活背景,而對歴史有不的認知……,在臺灣的水墨界,上世紀50年代中期有所謂正統國畫之爭,上世紀60年代則進入了臺灣地區水墨現代進程。抽象水墨開始在臺灣地區的土地上生長,由劉國松和五月畫會率先拋出了『革毛筆的命』這様一個震撼性的宣言。」陳筱君進而指出:「是的。許多水墨畫家都非常關注如何把水墨畫得當代、全球化。特別是上世紀80、90年代現當代藝術的擴展,瓦解了國畫和西畫之間以媒材差異為基礎的劃分,當代藝術的新形式進駐,諸如裝置、表演、場域特定藝術、多媒體藝術、身體藝術等。這些當代藝術家使用這些藝術形式,但意不在創造對應國畫或西畫之物,或是對應水墨與油畫,而是要挑戰藝術建制和成規的權威,此包括學院裏中式和西式繪畫的僵化區分。」陳筱君最終總結說:「全球領域之內的新藝術形式賦予藝術家運用具普世性的『國際語言』,讓他們得以用多面向、個人化的方式,措置國際和本地層面上的議題。縱觀現在所有出色的水墨藝術家,無不在與傳統嚙合的問題上各施各法,以展示他們別樹一幟的當代性。」(引自2017《庫藝術》當代水墨學術研究文獻)

 

陳成球在臺北的個展很快就成了「進行時」,意思是講成為「最年輕的歷史」,榮幸的是以下幾位嘉賓見證了這個難忘的時刻,他們是:現代水墨之父、國際知名藝術家、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講座敎授劉國松敎授,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主任莊連東敎授,香港藝術館前總館長、香港浸會大學客座敎授鄧海超敎授和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敎授李振明敎授。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主任莊連東教授發表講演。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李振明教授發表講演。


特別值得垂注的是,劉國松敎授早在20世紀60年代與五月畫會,就「率先」提出了「『革毛筆的命』這樣一個震撼性宣言(陳筱君語)。」時隔幾十年至今仍有許多的筆墨藝術家「談虎色變」昏沉困頓。這是很值得反省的!

 


三代師生與同好歡聚一堂。



由陳成球舉帥旗的香港現代水墨畫會的水墨藝術家們一路同行。


縱觀現在所有出色的水墨藝術家,無不在與傳統嚙合題上各施各法,以展示他們別樹一幟的當代性。

(陳筱君)


恭賀資深知名中國香港現代後水墨藝術家、香港現代水墨畫會會長陳成球臺北個展圓滿獲得成功。

(陳帆-又川)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