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5月10日至6月29日,由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主办的胡伟个展“物墟·象浑”在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举行。本次展览呈现了胡伟的综合材料创作及装置作品。
原标题:把传统引入当代——“物墟·象浑”胡伟个展亮相北京
雨芭蕉·春 胡伟
在当代语境下,材料作为“跨界”媒材使艺术创作得以丰富和延展。作为“探索性”门类,综合材料为艺术家带来了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那么当传统水墨进入当代艺术领域时,又会产生怎样的碰撞?材料艺术又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主任胡伟的创作里,我们寻到了答案。
5月10日至6月29日,由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主办的胡伟个展“物墟·象浑”在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举行。本次展览呈现了胡伟的综合材料创作及装置作品。展览主题围绕“物”和“象”两个维度展开论述。“物”指材料,是指艺术家在进行综合材料创作时,面对宣纸、墨、矿物质颜色等媒介,以及金属、陶、木、贝壳、蚕丝、棉、麻等物质的创造性运用;把材料转为艺术语言需要依靠各种“物”的交会让本有的属性延伸,而此时“物的特性”已然从具体的物质材料中剥离,构成了超越其材料本身的新的意境。“象”指作品的精神内涵,当艺术家从中国传统绘画出发,在水墨媒介中拓展使用综合材料,在由东方向西方技法探索的过程中,寻找到了对中国美学传统的深层次理解。
本次展览汇集了胡伟十几年来的创作精品:2002年的《古裂——蓝》、2013年的《书卷》、2015年的《雨芭蕉·春》、2016年的《青绿山水》、2018年《秋韵》和2019年的《海礁》,既能体现胡伟在笔墨语言上的多样性呈现,也能揭示艺术家在水墨与综合材料中的探索。无论是用笔挥毫,还是用材料“堆砌”,在胡伟看来都是用心中的“笔”在描绘,在挥洒的那一瞬间,工具和材料的选择全由心而生。这种纵情的快意让画面丰富多彩,张力十足。比起单纯的水墨创作,胡伟的作品借助材料在传统中延伸出了新的情境。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材料的选择与画面意境导向密切相关。比如《黄山云雾》 ,艺术家借助纸墨和绢丝营造出云雾环绕的轻盈与朦胧;而在《青绿山水》里,胡伟又转为用大漆和陶土堆砌,带给观众雄浑有力的山水风光。二者同为山水主题,气质却全然不同。
早在留学日本期间,胡伟就开始了对材料绘画的研究,这种研究一直持续至今。在胡伟看来,使用多种材料创作既是艺术家表达丰富情感的工具,也是时代催生的需求。综合材料始于西方架上绘画的多领域延伸,正因如此,装置多媒体开始越来越受艺术家关注,当代艺术的魅力才愈发凸显。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于画种的概念已经逐渐模糊。对于艺术家来说,既要保持绘画传统也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延伸。由此,“多材料”和“多技法”就成了表达情感、观念的媒介。胡伟的作品作为个案探索为“当代精神困惑”提供了“东方解决方案” ,也在这个物质当道的时代向人们强调了精神生产的意义和价值。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