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展览资讯 > 正文

在上海,邀您共赴两场趣味十足的奇妙旅程!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9-08-03 来源:美术报 作者:厉亦平

摘要: 近日,“捷克玩具奇遇记”以及艺术家丹尼尔·阿尔轩在亚洲的首场大型美术馆个展“现在在现”相继在上海上演。

原标题:玩心大发的艺术展


捷克玩具工业拥有百年历史,早在1958年便于布鲁塞尔世博会上崭露头角,逐渐享誉国际。近日,“捷克玩具奇遇记”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中心正式开幕。此次展览通过29件绘画与装置作品,为观众呈现一个童话般的纯粹世界,邂逅设计独特的玩具,展开一场趣味十足的奇妙旅程。


而同样在上海,一场“虚拟考古”现场也等待着大家去一探究竟。6月29日,艺术家丹尼尔·阿尔轩(Daniel Arsham)在亚洲的首场大型美术馆个展“现在在现”在昊美术馆(上海)上演。针对美术馆空间,阿尔轩进行了一番特别构思,呈现了他对空间时间的进一步探索,也以此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趣味的时空。据了解,展览将持续至10月24日,作为首创“夜间美术馆”运营模式的昊美术馆,夜间将开放至晚上10点,也欢迎大家带着好奇心与“放大镜”夜游美术馆。


 ▲丹尼尔·阿尔轩“现在在现” 展览现场

▲丹尼尔·阿尔轩“现在在现” 展览现场


感受玩具设计的天马行空


此次玩具设计展将传统捷克玩具产业的标志性作品与当代设计师作品并置,通过一扇时空之门,连接这段跨越时光的对话之旅。捷克玩具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时至今日,它们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吸引着新时代的创造者们去大胆探索和创新。据悉,此次展览是捷克玩具设计首次大规模地在中国展出,将持续至8月11日。


捷克艺术家彼特·尼蔻在开幕致辞中特别提到展厅里所放映的经典卡通作品《鼹鼠的故事》及《派特和迈特》系列,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场美好的经历;捷克驻沪总领事馆总领事理查德·卡帕克表示非常开心能够在此建立中捷两国的文化交流合作,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美猴王》成为了捷克人民喜爱的动画电影,而中国观众对捷克的艺术文化也颇有了解,他希望观众能保持一份童心,感受玩具艺术的魅力。


此次展览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展出知名玩具设计师的代表作品,梳理了捷克玩具自1919年至今的发展历程。作为捷克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拥有着古老工艺的玩具至今仍在生产、制造与销售中,展现出了经典传承之魅力,以及蓬勃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这其中最久远的玩具来自于1920年,最新的作品设计于2019年,时间跨度长达百年。


而第二板块聚焦艺术家彼特的经典之作,并重点展出他对母亲、亦是捷克著名玩具设计师——里布舍·尼科洛娃作品的再创作。他与母亲的作品构建了一个关于玩具的新语境,两个时代的不同创作展开了一场亲密对话,为观众深入了解捷克艺术文化开启一段全新视角,由此带我们走入这个承载着童年美好记忆的世界。


捷克玩具主要是木质的,但其中一些标志性的却是法特拉玩具公司生产的充气塑料玩具。设计师尼科洛娃(1934-1981)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期,有许多突破性的玩具设计。她的设计因其艺术概念而独树一帜,一系列形状像动物的玩具——水牛、大象、长颈鹿等,这些已经成为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承载这些玩具的是一个个精致典雅的行李箱,玩具随着行李箱漂洋过海展示在观众面前,着实讨人喜爱,仿佛随时可以携带心爱的玩具周游世界。这些行李箱均由卡塞通(Kazeto)出品,它是设计师卡洛·塞达于1925年创立的一家老牌纸板制品生产商,据了解,它以其传统制造方法及优秀品质而闻名遐迩,捷克的孩子们都伴随这家公司生产的小行李箱长大。而其一系列室内装饰配件,例如储物盒、玩具、帽盒、铆接手提箱等,在设计师的巧手下变幻出趣味无穷的玩具,更是深得大人们的喜爱。


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数码游戏成为了孩子们主要的娱乐玩具,但带着巧思设计与传统记忆的手工玩具总能在瞬间满足人们心底对趣味与童真的期待。机灵可爱的鼹鼠玩具是捷克经典动画《鼹鼠的故事》中的形象;木制的婴儿车、木马还有各式小人偶充满自然的质感;充气的红水牛和其他塑料玩具在轻盈中不失细致;充满故事性的综合玩具组合演绎着耐人寻味的童话现场……捷克古老的工艺并未丢失,年轻的设计师们在标志性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了鲜活而生动的内容,令人心生欢喜。


 ▲“捷克玩具奇遇记” 展览现场

▲“捷克玩具奇遇记” 展览现场


“捷克玩具奇遇记”是一次了解并亲密接触捷克玩具的绝妙契机。这些奇思妙想的玩具不仅属于孩子们,也属于每一个拥有童年美好记忆的大人。在这个充满青春气息的夏天,让我们一同拥抱童心,进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玩乐空间吧。


穿梭跨界艺术家搭建的时光机


阿尔轩的作品经常涉及知名的流行玩偶和卡通角色。这些大型青铜雕塑表现的卡通动物角色对成人和儿童来说都很熟悉,但它们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被改造了。我们熟悉的动画片或毛绒动物玩具的角色,在这里用厚重的青铜材料呈现并被侵蚀,就好像它们已经被破坏了数千年一样。正如他的大部分作品一样,这种令人惊骇的表现形式,邀请观众重新思考周遭熟悉的物品。


在“挖掘现场212与分析实验室”展区,艺术家创建了一个正在修复文物的实验室,鼓励观众使用手套,通过操作箱观察文物、触摸遗迹。挖掘现场和分析实验室周围的所有用具、表演者活动都是真实的。艺术家希望观众亲自体会对于真实和想象、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混淆,以及对于时间的操控。逼真的场景、雕塑作品道具、考古学家演员的介入,凡此种种,近乎完美地创造了一个他眼中“3019年考古挖掘现场”。


观众参与度最高的地方要数“未来已写就”展厅,地面上的所有粉笔材质的物件(雕塑),观众可以随意触碰拿起甚至破坏,还可以用粉笔碎块在四周的黑板上涂涂画画。艺术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思考与体验创造、转变、破坏等概念与过程。观众和作品之间的互相介入也是展览试图呈现与讨论的议题。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都存在建筑与人体尺度之间的关系。当观众进入“开凿之墙”这个空间时,会看到一系列破碎的建筑——墙壁以抽象的构成开始,当观众的视线穿过整个空间到达尽头的人形墙面时,会发现墙壁像是正被侵蚀的破碎表面,或是一个缓慢融化的冰川。观众进入这件作品时,会不断瞥见被切割的边缘和作品中其他观众的进出。


“邦尼兔”、开凿之墙、“挖掘现场212”、“分析实验室”、“蝴蝶结”、“动物森林”、“未来已写就”与“时间线”八个展厅处处有惊喜的发现,置身在雕塑、装置、表演等不同形式的作品以及众多珍贵的影像文档资料中,似乎步入了一个时光机,令人大开眼界。开幕当天,阿尔轩与策展人付了了展开了一场对谈。当被问到是如何构思这次展览的,他回答到:“人们经常会在我的作品中发现熟悉的事物,比如相机、手机、篮球等,这些是与虚拟考古概念相关的。我想带领大家重新发现平凡的物件,它们会带来反思——到底什么是现在,让观众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在我看来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厉亦平)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