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展览资讯 > 正文

“烽火艺途——武石捐赠作品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9-09-04 来源:中国艺术报

摘要: 8月27日至10月1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烽火艺途——武石捐赠作品展” ,通过武石家属捐赠的100余件作品以及相关的不同时期的报纸、杂志、档案、手稿、书信、照片等辅助文献,全方位地展示了武石的创作生涯和艺...

原标题:武石刀笔下的“烽火艺途”



联合起来(单色木刻) 武石


他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 1943年参加新四军,曾转战大江南北和鄂豫边区;他又是我国著名的版画家,在1934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后,以木刻刀为“武器” ,走上了以版画图存救国的艺术道路。他就是武石。而在百度上搜索,关于“武石”的网页链接没有他的原名“冯子树”多。这是一个怎样的美术家呢?


8月27日至10月1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烽火艺途——武石捐赠作品展” ,通过武石家属捐赠的100余件作品以及相关的不同时期的报纸、杂志、档案、手稿、书信、照片等辅助文献,全方位地展示了武石的创作生涯和艺术造诣。


刀与笔:宣传的战士


1912年,武石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赤泥冲。15岁那年,他创作了漫画《武装起来打倒蒋介石》 ,表现出鲜明的革命思想。1932年,他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师从潘天寿、吴茀之等著名画家。其后,在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艺术运动引导下,他对木刻逐渐产生兴趣。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他组织“上海职业青年救亡服务团”沿浙赣线做救亡工作,用白竹布画了几十幅漫画,每到一处挂出来,同时还画了不少大幅壁画,配合讲解。武石回忆,这样的形式“很受群众的喜爱” ,“然而自己觉得还不够,应该刻制木刻画,通过报刊广为发表,影响更大” 。


这一时期,武石在《政治情报》《伤兵之友》 《战地文化》 《力报》 《开明日报》 《时代》 《七七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木刻作品和漫画作品。一发炮弹飞向“文化汉奸” ——那是武石于1940年创作的单色木刻作品《打击》中的内容;单色木刻作品《到前线去》中,标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赫然醒目;单色木刻作品《联合起来》号召“援助苏联消灭法西斯蒂” ,地球仪的上方是高举着镰刀等武器、呼喊着的人民,一对紧握的手以特写的形式占据了画面下方的近景处,传递着坚定有力的信念; 《劳军图》中在“人民解放军万岁”的旗帜的引领下,老百姓们吹唢呐、敲锣打鼓、挑鱼牵羊以及欢乐地进行民俗表演的种种情形集中呈现,创作者的欣喜心情跃然其上。



最后一根钢梁(套色木刻) 武石


喜与歌:时代的新颜


新中国成立之后,武石的创作题材转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气象。他响应时代的号召,深入工厂、矿山、农村和建设工地……创作了关于农村土地改革、北京人民大会堂、武汉长江大桥建设现场、葛洲坝建设合龙、农民庄稼丰收等表现新社会、新生活的作品。


在套色木刻作品《小麦丰收》中,大面积金色耀眼的麦垛与那一抹纯净透彻的蓝天形成强烈反差;他的名作、套色木刻《最后一根钢梁》刀法精细、层次丰富,成为展览现场的一个焦点;中国画作品《夜晚归来鱼满仓》中舟船穿梭,与两岸摇曳的草木相协调,颇具动感。其他作品,如《天台山下》中忙碌于建设的劳动者身影与崇山峻岭形成对比, 《晒新棉》里棉花朵朵如白云, 《抢救国家财产的王杰》表现了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抢救国家财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


武石这一时期的作品题材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勤奋地记录下那个时代的标志性场景、标志性人物,他的创作成为时代的图像史—— 《抽水机站》 《放水老农》 《武钢建设中》 《葛洲晓雾》 《长江截流》 《航标工人》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建设中》 《向马鞍山要粮》 《船厂一角》等作品,呈现了广阔的社会图景。对时代的凝视,成就了武石。


思与忆:征途的回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武石始终难以忘怀曾经的军旅生涯,尤其是他所亲历的中原突围经历。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1980年之后,武石多次沿着当年的战斗路线进行采风和追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激发了武石的创作热情,他更多以中国画的形式,艺术地再现鄂豫边区及中原突围题材的历史画卷,将对边区军民和战友的感情倾注于中国画的笔墨探索中。


1954年,武石创作了中国画《白棵湾》 。白棵湾是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新四军在这里指挥着全边区的抗日战争。武石在画上题跋中写道:“前面有侧门的一间房子是李师长常住的地方。 ”在《上余家店红军医院》 《三五九旅与敌恶战于荆紫关》 《玉皇顶》 《侏儒大捷》 《南征待渡急黄河献冰桥》等作品中,他用画作讲述着一个个革命故事:“一九四一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我军三打侏儒山,毙伤日寇二百余人,歼灭伪定国军全部第二师千五百余人,俘获九百余人,战果辉煌,大快人心”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王震同志率八路军南下支队由延安奔赴湘粤赣边,开展抗日斗争。当跨越黄河时,奇寒裂地,风雪飞天,忽有冰桥横架,乃歼敌而过,诚天助也” ——在武石的这些题跋中,观众对激荡着理想和激情的革命时代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


在回顾革命征途的同时,武石还创作了山水风光图,展现自然之美。他的《三峡》山峰巍峨耸立,瀑布飞流直下,意图呈现“涛声七百里,春风绿万山”的胜景;他的《两岸桃花》 ,晕开的红色淡如烟,大写意的画风体现创作者闲适、平和的心境; 《黄山东海》《黄山风光之十》或者突出黄山松柏,或者表现云海诡谲。


武石晚年,在花鸟画方面着力甚多,他画的日常蔬果、花卉,显露着平朴亲切的气质和生动自然的感染力。诚如武石自己所言:“情随藤萝百回转,意到笔端春正香。”



小麦丰收(套色木刻) 武石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