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展览资讯 > 正文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物展开展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3-12-27 来源: 重庆晨报 作者:杜海
标签: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物展在三峡博物馆开展。 重庆晨报记者 许恢毅 摄



  金叶子、金捍腰、金项圈、镶玉银蹀躞……这些出土文物展现了草原上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昨日,草原华章———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物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一楼展出,市民可免费参观。

  精选125件珍贵文物

  小说《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中,契丹等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屡屡出现在金庸笔下,他们的生活到底怎么样?这次展览精选了内蒙古博物院珍藏的125件(套)文物,其中一级文物35件(套),展览设专区对契丹等民族的生活、历史等进行介绍。

  展览涉及东胡、山戎、匈奴、鲜卑、契丹等不同时期北方民族,青铜器、金银器、瓷器等,涵盖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用具、装饰品、武器等,向观众呈现出北方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

  “金叶子、金捍腰、金项圈可以看出当年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据三峡博物馆方面介绍,金项圈属于匈奴族遗存,这类项圈在鄂尔多斯西沟畔墓葬中也有出土,这些东西都是展示身份和地位的。在小说《天龙八部》中,乔峰胸口有一个狼头文身,被指认为契丹人,但内蒙古博物院方面介绍:“武侠小说中对于契丹等游牧民族有狼头文身的描述,这个是没有考古和学术支撑的,在考古中也没有发现史料记载。阿尔泰语系的民族可能会有文身,但不一定是狼头。”

  展出全国唯一镶玉银蹀躞带

  内蒙古博物院也带来了镇馆之宝:镶玉银蹀躞(diéxiè)带和鞧(qiū)带。镶玉银蹀躞带用薄银片制成,垂挂于鞍座后部左右两侧。每侧4条长带,1条短带,每条长带上各钉8件马形玉饰,共64件。鞧带用薄银片制作,由1条长带和2条短带连成。长带上共钉缀32件马形玉饰,带两端连接于鞍座后侧的蹀躞短带,然后挽结成扣,下端垂于马腹左右两侧。

  镶玉银蹀躞带和鞧带上所用玉石为和田白玉,用手工雕成大小一致的马形。内蒙古博物院负责人说,这在全国是唯一一套,属于契丹民族,出土于内蒙古辽陈国公主墓。用于仪仗等庆典场合,平时并不常用。

  展览将持续至明年3月26日,市民可免费参观。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