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展览资讯 > 正文

粤港澳重要文物展出 西周“兽面纹青铜盉”现身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1-11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朱绍杰
标签:



兽面纹青铜盉






孔雀蓝釉陶瓶




“万岁”瓦当



1月6日,“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开幕。展览整合粤港澳地区三十多家文博单位的藏品资源,荟萃560件/套粤港澳三地重要文物。展览持续至3月28日。


展览现场分“文明曙光”、“天南重地”、“瓷路遗珍”、“走近考古”四个部分。以岭南地区重要考古成果为线索,呈现出岭南先民衣食住行与文明轨迹。据介绍,这次展览是三地文博界继“东西汇流”、“海上瓷路”之后的第三次重要文物大展,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作为广东考古发掘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万岁”瓦当体现着岭南地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除保护屋檐、遮风挡雨的实用主义功能外,瓦当同时富有装饰效果。由于岭南地区气候湿热、传统的居室特点为单纯用竹木为材料建造的棚屋。而瓦和铺地砖的应用是建筑业的一次革新,是越族受汉族建筑影响的体现之一。


2008年出土于广州市中山四路景豪坊工地的孔雀蓝釉陶瓶,则见证了古代广州与西亚地区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历史。唐至五代时期,广州、福州、桂林及广西容县有过这类陶器出土。这些来自西亚的舶来品多数是用于油、葡萄酒、香水等液体的储运容器,是作为贸易商品的外包装而被从西亚运送到了遥远的东方,其本身并非贸易商品。


香港地小,但考古遗存丰富。考古研究,长达九十多年。本次展览还展出来自香港地区的97件珍贵文物。其中,1955年发现的李郑屋汉墓,至今仍然是香港境内唯一的东汉砖室墓。墓内出土铜器和陶器共53件,其中陶鼎、豆、壶、奁的组合,是典型的汉文化器物;墓砖上有“大吉番禺”、“番禺大治历”等铭文,说明东汉时期,今天的香港地区已受番禺(即今天广州)所管辖。


这次展览,广东省博物馆出动了镇馆之宝——兽面纹青铜盉。这是一件西周宝贝,1974年出土于信宜县松香厂工地。盉身似鬲,颈饰夔纹,肩有斜角雷纹,腹以裆为界,每足由雷纹构成一组饕餮纹。鋬手由两个镂空的夔龙相合而成。构思巧妙,纹饰繁缛,堪称青铜艺术精品。


在岭南,考古工作者所发现的史前时期多种类型遗址,反映古人居住环境及经济模式的多样性;而汉晋隋唐时期的宫苑、陵寝、“海上瓷路”遗迹,则证实岭南文明的独立发展与文化传播,驳斥了“中原中心论”,体现出中国区域文明的多样性。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