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展览资讯 > 正文

似是而非的水墨——美国制造的中国当代艺术展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1-15 来源:搜狐艺术

摘要: 2013年底,在美国的纽约和迈阿密分别上演了两场中国当代艺术展览,一个是大都会博物馆打出的“水墨”牌,一个是卢贝尔家族带来的“家族收藏”风。

  2013年底,在美国的纽约和迈阿密分别上演了两场中国当代艺术展览,一个是大都会博物馆打出的“水墨”牌,一个是卢贝尔家族带来的“家族收藏”风。展览中有自“85美术新潮”以来在国际艺术界耳熟能详的大腕儿级人物,也有70后、80后生备受瞩目的年轻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创作已成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渠道。



徐冰《天书》,1987–1991年 
  

宋冬《印水》,1996年 
  

张洹《家谱》,2001年



  重新包装的“水墨”标签


  被誉为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以下简称“大都会”)常年举办各门类国际艺术展,然而如此大规模地展示“当代水墨”,或者“中国当代艺术”,还是头一次。此次展览由大都会的亚洲艺术部组织策划,全名叫作“当代中国水墨的过去与现在”("Ink Art: Past as Pres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由3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70件作品组成。


  早在2013年12月11日开幕之前,展览就引发了业内人士与艺术爱好者的热议,最主要的讨论点落在了这场包罗书画、摄影、版画、影像、雕塑等不同媒介展览的标题“水墨”上。王冬龄的书法、杨泳梁的新国画,徐冰的大型装置《天书》、张洹的行为艺术《家谱》、杨福东的摄影作品《留兰》——展览涵盖面十分庞杂。


  对于这一“大拼盘”的呈现方式,大都会亚洲艺术部主任、展览策展人何慕文(Maxwell K. Hearn)在访谈中提到,该展览仅仅是他对当代艺术世界现状的回应,希望从自己的传统视角去看待中国当代艺术。他说:“我不想只把那些传承水墨的艺术家放进来,我还想要发现那些扩展、挑战并颠覆传统的艺术家。因此,在纸本水墨之外,我将展览延伸到了摄影、视频、布面油画等所有我认为具备水墨审美特质的作品。”


  美国人的“水墨”非中国人的“水墨”,更倾向于一个用于描述其他民族的文化符号或标签。在此基础之上,展览分为四个部分:书写的文字、新山水、抽象和笔墨之外。

上一页123下一页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