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图片新闻 > 正文

西方画家如何呈现冬景,有着怎样的隐喻?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8-01-27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黄松

摘要: 在中国,明代张岱笔下的《湖心亭赏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带着诗情与画意。与之相比,冬景在西方画家笔下如何体现,又呈现出怎样的隐喻?

原标题:独特的审美!欧洲雪景画的转变 

 

在中国,皑皑白雪为山水和文学带来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世界,明代张岱笔下的《湖心亭赏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带着诗情与画意。与之相比,冬景在西方画家笔下如何体现,又呈现出怎样的隐喻?


乔治·奥特,《罗素街角的黑夜》,1943年


乔治·奥特,《罗素街角的黑夜》,1943年


荷兰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就是一位喜欢描绘四季更迭的艺术家,冬天是他尤其喜欢描绘的风景,在他笔下的冬景带着对光阴逝去的隐喻。以至于勃鲁盖尔被认为将荷兰绘画传统发扬光大的创造者和西方艺术史的转折点。


1565年,勃鲁盖尔投身于为安特卫普商人兼收藏家尼古拉斯·扬格林克创作杰出的《四季》组画。该组画有五幅作品历经几个世纪,流传下来:《暗日》、《牧归》、《雪中猎人》(这三幅作品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丰收》(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收干草》(诺斯蒂茨收藏)。


老勃鲁盖尔,《雪中猎人》,1565


老勃鲁盖尔,《雪中猎人》,1565


在此,最打动观画者的,是几乎前所未有的对非理想化的大自然的关注而没有参照宗教图像学或其他图像学。


《有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景》是一幅值得深究的作品,生动而别致的画面与《四季》组画是创作于同一年(1565年),但这幅藏于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的作品却是弗拉芒风景画历史上是一幅真正的杰作。


老勃鲁盖尔,《有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景》,1565


老勃鲁盖尔,《有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景》,1565


1562年至1566年,正是小冰河期,低地国家经历了极寒严冬。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包括老勃鲁盖尔等艺术家。


《有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景》使用了精湛的技法,这位弗拉芒大师成功地表现了雪景的一切细微变化和一切细微差别,适合玩乐的冰面、冬日的壮丽天空,被冻住的小船、滑冰、玩冰球和陀螺的人群,冰冻河流两边的村舍上盖着厚厚的雪……有人认出这是位于布鲁塞尔东南的帕约特兰德的圣安娜-佩德教堂的钟楼俯瞰的场景。


老勃鲁盖尔《有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景》(局部)


老勃鲁盖尔《有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景》(局部)


当时,老彼得·勃鲁盖尔定居布鲁塞尔已经两年。他跑遍这个冈峦起伏的地区并愉快地参加他多次在画中描绘的村庄节庆,最终他带有原创性地使用黄色调,成功地表现了冬天的冷光线稍带黄色的特点。


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前总策展人菲利普·罗伯茨-琼斯甚至认为这是一幅超前的印象派作品,“勃鲁盖尔在一种新体裁中证明了他的创新精神:透过使得世界可以被感知的事物即光现象来感知世界,而有朝一日被命名为印象派的风格即滥觞于此。”


老勃鲁盖尔《有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景》(局部)


老勃鲁盖尔《有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景》(局部)


事实上,老彼得·勃鲁盖尔大部分的雪景画都是在1565年前后画的。例如这幅《三贤士雪中来朝》,画家甚至描绘了漫天飞雪。


老勃鲁盖尔,《三贤士雪中来朝》,1563


老勃鲁盖尔,《三贤士雪中来朝》,1563


《有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景》后来被多次复制。流传下来的复制品不少于140幅,这幅作品也因此成为老勃鲁盖尔最流行的作品。


小彼得·勃鲁盖尔擅长仔细地复制使他父亲获得成功的作品,仅《有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景》他就复制了约五十幅。除此之外, 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的藏品还包括《对无辜者的大屠杀》,这也是儿子复制他父亲的冬景画。


小勃鲁盖尔,《对无辜者的大屠杀》


小勃鲁盖尔,《对无辜者的大屠杀》


原画也是创作于1565年,老勃鲁盖尔再现了这个圣经故事:希律王害怕新的犹太人的王即耶稣的降生,下令杀掉耶路撒冷附近全部两岁以下男孩。


这个故事被放在十六世纪的冬景中。勃鲁盖尔或许暗指当时天主教和新教因破坏圣像运动而争执不休的低地国家南部的政治现实和宗教现实。


儿子复制父亲的另一幅冬景画《三贤士雪中来朝》,却没有漫天飞雪。


《有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景》,如同其他出自勃鲁盖尔之手的冬日场景画,绝对是一幅创新作品。随后几十年,雪景画中诞生了一种真正的绘画传统。亨德里克·艾弗坎普是其主要保持者之一。 老勃鲁盖尔的冬景画远远不止是充满了沉思,它们往往隐藏着某种含义。


莫奈,《喜鹊》,1869 年


莫奈,《喜鹊》,1869 年


300多年后的法国,老勃鲁盖尔的风格再次被关注,莫奈的《喜鹊》,在印象派正式确立之前就已经开创了风格。1868年的《喜鹊》中,一改此前明确廓线与阴影的画法,篱墙的影子在雪地上或长或短,几乎是律动着的,栖于篱门的静止不动的小小喜鹊与这种律动以及整个白茫茫的一片世界形成巨大反差,一种孤寂的气质扑面即来,几乎让人想起东坡那些写于月夜的清丽词句或元人小令。


毕沙罗,《卢弗申通往凡尔赛的路(雪景)》,1869 年


毕沙罗,《卢弗申通往凡尔赛的路(雪景)》,1869 年


此后,毕沙罗的《蒙马特大街冬天的早晨》、《卢弗申通往凡尔赛的路》如同对《有滑冰者和捕鸟器的冬景》的致敬,色彩丰富柔和,在冷暖色对比中,充满中间调子的过渡,形成一种细致而变化丰富的灰调子,但却很明亮。它显示着光的饱满,其笔触均匀而不失活泼变化,粗犷与细致融为一体,表现出毕沙罗特有的艺术风格。它描绘了现代都市的繁忙热闹场面。它预示了20世纪画家描绘景象的变化。


在印象派之后,表现主义画家康定斯基、马蒂斯等在看似简单的构成里萌发出一种平和的天真。而后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里特又以雪景阐述了多重的哲学意义,与马格里特同时代的乔治·奥特以雪景言说时代工业化时代中无法言说的小镇生活理想。


马格里特,《山峰的呼唤》,1943年


马格里特,《山峰的呼唤》,1943年


(责任编辑:小苏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