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扬·凡·艾克与其兄胡伯特·凡·艾克一同被称为早期尼德兰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也是15世纪北欧后哥特式绘画的创始人,他们一同被称为凡·艾克兄弟,被视作尼德兰文艺复兴的奠基者。
张雄艺术网讯 扬·凡·艾克与其兄胡伯特·凡·艾克一同被称为早期尼德兰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也是15世纪北欧后哥特式绘画的创始人,他们一同被称为凡·艾克兄弟,被视作尼德兰文艺复兴的奠基者。
扬·凡·艾克(Jan Van Eyck又译扬·凡·爱克)(1385年-1441年),虽然与其兄长是同时期的画家,但他显然在艺术领域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1422年,扬·凡·艾克因为在绘画领域天赋过人被选入宫廷,成为了荷兰约翰伯爵的室内侍从以及画师。两年后,这位伯爵去世,他便移居到了佛兰德尔,因为自身出众的才华而受到勃艮第公爵的赏识,最终决定定居在布鲁日为其效力。
著名的《根特祭坛画》是由凡·艾克兄弟先后持续完成的,但整个祭坛画中究竟哪些部分是出自胡伯特·凡·艾克之手,哪些部分出自扬之手,只能根据推测加以鉴别。《根特祭坛画》令扬·凡·艾克名声大噪,人们普遍将褒奖都给予了扬·凡·艾克,而早已去世的胡伯特为这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作所作出的贡献似乎已经被人淡忘。而作为弟弟,扬多次在作品的铭文中表达着对兄长的思念之情,将对他的敬爱永远埋藏于内心深处。
在凡·艾克之前以及整个中世纪,人们都采用蛋黄调和颜料作画,这就是坦培拉(Tempera)。坦培拉不透明,也很难精确地画出过渡色彩。为此,凡·艾克大胆地改进了颜料的调和剂,用掺有稀释油的调料液(这种稀释油主要是亚麻油)来代替蛋黄调和颜色,使颜色易于调配,便于用笔画。这样,便可层层上色,更仔细、更准确地作画,画面也变得透明而富有光泽。当时这样的油画主要画在木板上,这种奇迹般精细透明的油画效果,震惊了凡·艾克同时代的人。
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中,主要致力于肖像画的创作,注重刻画人物的表面细节和内在情感,并成为近代肖像画的开拓者。他的主要追随者有克里斯图斯等人。除完成著名的“根特祭坛画”外,还作有“教堂中的圣母”、 “凡·德尔·巴利的圣母子”、 “玛格利特肖像”等画。他在艺术上最有成就的还要数他的肖像画,其中最著名的一幅是“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著名美术史家帕诺夫斯基称扬·凡·艾克同时是一个“望远镜和显微镜”。
▲《根特祭坛画》
根特祭坛画 艾克兄弟 尼德兰 教堂屏风橡
木板油画 1415-1432年 343×440厘米 根特市圣巴蒙教堂藏
作为15世纪尼德兰美术的标志,《根特祭坛画》这幅出现于尼德兰文艺复兴初期的艺术巨制,具有一种里程碑的意义。题材虽来源于宗教,但画家以对现实世界的肯定和赞美的态度,以及对人物的细致和写实的描绘,构成了这幅作品的基调,从而使整个画面充满诗意,并具有无穷艺术魅力。
《根特祭坛画》局部
《根特祭坛画》可以称为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画作品,色彩鲜明,辉煌艳丽,经过数百年之后,画面仍然如初,这在当时的确是一种绘画技法上的突进。所以,在绘画史上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处理上的革新和独创,而是开创了整个欧洲绘画的新纪元。
▲《乔凡尼·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凡·艾克 尼德兰 油画 1434年
81.8×59厘米 伦敦国立美术馆
《乔凡尼·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在美术史上堪称卓越超凡。阿尔诺芬尼是在1420年被菲利普公爵封为骑士的真实人物。画家真实地描绘了典型的资产者形象,不仅再现夫妇的外貌和个性特征,而且对室内的环境什物作了极其逼真的描绘,显示了画家特殊的造型才能。
《乔凡尼·阿尔诺芬尼夫妇肖像》中的人物手势动作、环境道具都有民俗的含义,十分有趣:阿尔诺芬尼夫妇的手势表示互相的忠贞,托着妻子的手表示丈夫要永远养活妻子;而妻子手心向上表明要永远忠于丈夫。华贵衣饰表明人物的富有;画面上方悬挂的吊灯点着一支蜡烛,意为通向天堂的光明;画的下角置一双拖鞋表示结婚,脚边的小狗表示忠诚,女子的白头巾表示贞洁、处女,绿色代表生育,床上的红颜色象征性和谐。窗台上的橘子象征富有,这些橘子是西班牙产物,而在14世纪能在荷兰买到新鲜的西班牙橘子,其货运成本极高,也便象征着人物的富有。墙上的念珠代表虔诚,刷帚意味着纯洁;画面中间带角边的圆镜代表天堂之意。所有这些象征物既有基督教的信仰,又有世俗的观念,画家都一一收入画中,作了极为细致的描绘。在人物中间的墙上挂着一面镜子,镜框带有10个突出的朵状方形,每个方形内又置一个小圆形,每个圆形内画一幅耶稣的故事画,图像细小到难以识别。中心圆镜内反射出整个房间的景物。这种精微工整细腻的油画世界罕见,也只有在尼德兰的细密画中可以见到。据说这种精微的描绘连现代摄影家都为之惊叹,使用镜子反射来扩大画面的空间,是这幅杰作的又一特色,这些艺术特色对后来荷兰的风俗画有很大的影响和启示。
▲《圣羊的礼赞》
圣羊的礼赞 凡艾克 尼德兰 1425-1429年
木板油画 137.7x242.3cm 根特圣巴蒙教堂藏
这幅《圣羊的礼赞》是根特祭坛画之一,24幅画面中最大的一幅。在宏伟的风景中,展开了一幅崇拜圣灵羔羊的场面。画幅正中一只白羊立于祭坛上,从它胸部流出的血正注入金酒杯中。羊四周围绕着天使,一口大井旁跪着或站着哲学家,预言家、王子和圣徒,远处的左侧有一群主教,右侧是一组圣女,天空出现了圣灵的光辉,他们全都在期待着耶稣的归来。画家在这幅画中仔细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空间透视、光线的变化,对众多的人物也进行了逐一的刻画。由于采用了油画描绘,使画面色彩显得特别透明鲜艳。
▲《洛林大臣的圣母像》
洛林大臣的圣母像 艾克 尼德兰 1435年
画板油画 66x62cm 巴黎卢浮宫藏
这幅画的特点是所有细节非常的细致入微,远处风景中的城市、河流和塔桥(可能暗喻洛林的家乡欧坦),教堂内部的柱子、雕刻、地面,人物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服装上的装饰等等全部都处理的细腻逼真。教堂外的花甚至能分辨出有百合花、鸢尾花、牡丹和玫瑰(意寓圣母的美德)。画的左边是大臣洛林,他虔诚地祈祷着,而他对面怀抱圣子的圣母,以及为圣母加冕的天使并不是现实的人物,而是大臣洛林幻想中的,所以洛林与圣母的眼神没有直视和交流。圣母身着的红色长袍也一反传统哥特式绘画中圣母的装束。
▲《夏娃像》
夏娃像 凡艾克 尼德兰 1425-1429年
木板油画 213.5x36.1cm 根特圣巴蒙教堂藏
这幅《夏娃像》也是根特祭坛画之一,24幅画面中的一幅。位于根特祭坛画的右侧,与亚当像分左右对称而立。这是一个世俗的夏娃,表情腼腆,树叶遮羞,鼓起的肚皮预示着繁衍后代的任重道远。
▲《包着红头巾的男子》
包着红头巾的男子﹝Portrait of a Man in a Red Turban﹞1433 年
油彩画板, 33 x 26 公分,艺术史博物馆 ,维也纳﹝Vienna﹞,奥地利
此油画作品为橡木板画,这幅肖像画的主人公身份是个谜。由于男子流露出权贵所拥有的沉静睿智表情,所以有人认为这位男子是杨·凡·艾克的上司或是一位权要,也有人认为他是一名富商,甚至还有人因为他的面貌与杨·凡·艾克的妻子神似,而认为这名男子是杨·凡·艾克的岳父,但这些猜测都不曾获得证实。
画中主人公像是在黑暗中浮现出来,他的脸和头饰映出左边照来的光线,栩栩如生。从正面欣赏,参观者将完全被画中主人公深邃的眼神所吸引。在这幅画作上,相当引人注目的大块红色头巾突出了人物脸部的线条,眼部的皱纹和眼线位置的每一个细部,都表现得相当细腻,观者似乎能从主人公的眼神看透他内心深处的思想。头巾皱摺的交会处具有完美的透视结构,搭配光线的运用,令人物相当具有真实感。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当时这样的油画主要画在木板上,这种奇迹般精细透明的油画效果,震惊了凡·艾克同时代的人
老师的作品很不错
尼德兰文艺复兴的奠基者
大腿呀,这个可以
油画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