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华邦《百骏图》檀香雕件作品赏析
文/陈盛娥 图/华邦
5月17日~5月21日,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会展中心内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的一万多家参展企业,及一百多位评审专家参与此次展览,展品涵盖家具、文玩、玉器等各门类,应有尽有,颇为可观。在本次展览中,华邦为了凸显出独特的文化气息,以榫卯结构搭建门面,再透过不同媒介,展现特殊的美感和形态;以精挑细选的珍品展示人前,现场布置搭配得恰到好处,呈现一番浑朴有致的古典意境,给观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特别是《百骏图》檀香雕件成为了讨论的焦点,受到在场众多行家、藏家的好评和肯定,最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而这,再次说明了华邦在当今古典家具艺术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
木雕之美
木雕最早可上溯到黄帝时期或更早时期,木雕鱼、髹漆木碗以及一些刻有几何纹饰的建筑木构件。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曾出土了木雕与木胎漆器。秦汉时代,木雕以简练的刀法,刻出生动的形象姿态。这些表明中国木雕大概有七千余年的历史,被赋予了图腾祭祀、宗教造像的功能。木雕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案头文玩、家具装饰之物。
中国传统木雕有“外美”与“内美”。所谓“外美”,则是运用雕塑手法,再现富有生命力的美的形体。而“内美”则是通过情感表达,让意义存在于形体之中。事实上,形体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三种,具象形式、抽象形式和融合形式。而情感表达,则是生命节律和雕塑作品相互融合的过程。
“匠人制器,绳之以墨”,木雕艺术表述着中国传统思想的知与守。它接受和认同文人士大夫的标准,“不执于心,不偏于物。”它遵循庄子《庄子·知北游》里所说的“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它也遵循王弼《周易例略》所强调的“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出于象,故循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循象以观意。”同时,亦有效仿谢赫《古画品录》的绘画六法,即“气韵生动、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就要求作者做到三点:一是对所采用的材料加以感知并尊重材料本质特性。二是通过艺术构思,以点、线、面组成成块、形、体,塑造成一种秩序井然的整体。三是力求达到造化自然的艺术境界,让观赏者能够感通互动。
在当代,木雕作品更多的是展示丰富的情景内容,装饰题材多为仙人过海、松鹤延年等,将多个不同的人物、花鸟或场景,有机地融于一个场景之中。它既游离于整体之外,又融汇于整体之中。这种艺术形式需将多种雕刻手法融会贯通,才能得以完成。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