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霞的《华山日出》为何氏典型的金碧泼彩山水,而笔墨和章法不失传统规范,构图严谨、骨体坚凝、笔墨雄健浑厚,但又不失清雅。画面笔法多样,墨色浓淡干湿,皴擦点染皆体现了何海霞的传统功力,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他构图穿插的变化,云雾水气的穿插变化,这所有的丰富性都给人一种磅礴中不失亲切的审美感受。将华山的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体现的淋漓尽致。山头微露的一抹鲜红的日出,更是将画面冷暖和谐的统一到一起,可谓点睛之笔。而山石上那一棵棵苍劲遒劲,卓尔不群的华山松,更是将画面的气势升华到了顶峰。何海霞的山水画就是在坚守传统表现语言和内在法则的基础上,将时代气象、个人风格、北方山水文化统一在中国山水画中,从而成就了崭新的时代艺术面貌。
何海霞 华山日出 设色纸本 镜心 137×69
近现代书画方面,汇集了各路名家精品,作品涵盖多元风格、流派与题材。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张大千、李可染、黄宾虹等名家力作,值得藏家关注。李可染《雨中泛舟》为其难得的大尺寸之作,此前从未在市场曝光。此幅作品为其晚年风格转换时期作品,以泼墨作底,先画出“湿云常带雨”的灵动墨韵,再以积墨很沉实地加厚林木的暗处,使画面更趋幽邃。特别是以多层淡墨积盖部分的高光,使之掩映于山体深处,山体呈现出无尽的层次,深不可测,似有似无的云烟自密树中隐隐升起,这既丰富了中间灰色调的层次,同时又保证了全画素描调子的统一性,使画面浑然一体。
李可染 雨中泛舟 设色纸本 镜心 94×99×1
傅抱石的《携琴访友》、《松涧飞泉》为傅抱石一生中两次创作最高峰的典型作品。《携琴访友》为傅抱石1946寓居重庆西郊金刚坡下所作。画中岩悬于上,瀑飞于下;岭上浓荫蔽天,一片苍翠。树丛之间,高士背手前行,书童携琴随后。立于树下台阶上赏瀑听泉,流连忘返。人物神完气足,落笔爽利,飘逸生动,使整个画面传达出一派幽淡绵远的高人情怀。诗情画意,余韵无穷。从中可以看到傅抱石对元明清水墨散逸情调的把握已经精熟,个人独特的“抱石皴”也已经基本形成。山水粗笔大扫而点景人物精致幽深,这是傅抱石山水画的重要特征。此幅作品自1979年在纽约苏富比释出之后从未再现拍场,此番系其在国内首次露面。1964年作的《松涧飞泉》采取全景式构图,万山磅礴,岚气蒸腾,长松蔽日。雄浑苍茫,气象万千。近景古松荫蔽,峻峰巍峨;中景两股飞泉,奔腾而下,的确似有鸣声。在茂林留白处,精细地描绘了五位文人高士和一个童子,高谈阔论于松下瀑前,形体虽小,却情态各具,显见其人物造型的深厚工力。
傅抱石 携琴访友 设色纸本 立轴 69×43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