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市场资讯 > 正文

“画龙点睛”法造假须警惕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3-12-2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林琳、郭晓昊
标签:






周波《牛伯图》




周波《群牛踩田》



鉴宝

问答说明:本栏目鉴定专家分别来自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文物总店、广州市集雅斋等。读者可将藏品图片发至linlin@gzdaily.com进行咨询,务必选用高清晰照片。


鉴定

本期鉴定者:岭南书画行家 金戈

读者:请专家帮我鉴定这幅周波的作品的真伪及价值(见下图)。


鉴定:从图片上看,这件作品不是岭南书画家周波的作品,其线条粗劣,轻浮无力,与画家的真迹相比相距甚远。


周波为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退休教授,以人物、花鸟画见长,作品源于生活,具强烈生活气息。估计造假者是根据画家的原作进行的临摹,这也是市场上书画赝品的最主要的造假方式。这种属于“双胞胎拷贝法”。


“以前我不能理解那些做‘名人字画’的小商家怎么能生存下来,现在我才明白。”杨先生进入收藏市场两三年间,吃了不少“药”(注:收藏行内称买假受骗为“吃药”)后,终于明白了,“有卖假的人,有被骗的人,也有明知假而买之的人。”


“书画‘造假’由来已久,是中国书画市场一种特有的现象。”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会长石金柱直言不讳,“宋徽宗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头号‘造假者’,他不仅开设画院供养画家,还建制设学,主张临摹教学。乾隆的很多字帖都是张照代写的,而且由于对董其昌书法的钟情,他实际上也临摹了许多董其昌的作品。”


“画龙点睛造假法”难鉴定


书画造假存在很多微妙之处,收藏新手往往不得而知。“市场中存在一种‘画龙点睛造假法’。”在香港某家拍卖会预展上,石金柱指着一件山水画告诉记者,这件山水画确实是画家的真迹,“但只限于水墨部分是真的。”那些点点散落在山水松树之间的绚丽色彩,是造假者后加上的。“很多买家不懂,认为画面‘黑乎乎’的不好看,挂家里也不舒服,总得有点色彩。造假者当然也会投其所好。”经营书画多年的宋先生对此深有体会,“这么一改,价格有可能翻一倍或以上。”石金柱透露,除了“加彩”外,类似的“画龙点睛造假法”还包括在画中进行人物或动物的“加法”。


“现在高明的造假者,就算是原作上的一个墨点也不放过,连图章、签名都仿得格外讲究。”但是岭南书画行家金戈认为,“真正的行家不用纠结于图章、签名,而是看线条是否力透纸背,墨与水是否可以相融。艺术家的每一笔一画都有一定的节奏感,这些都是造假者无法模仿的。”


机构尝试高科技鉴定


“艺术界的造假现象是与艺术界的收藏共生的。”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讲师吴杨波的这一个观点曾经在市场中引起千层浪。在他看来,有艺术收藏就有造假,造假也是艺术收藏市场的一部分。他甚至大胆提出,虽然假画在一定程度上对真画的销售造成了挤压,但可能部分作者并不介意,“假画的存在无形中提升了作者的名气。”


尽管大多数行家认为中国书画的赝品问题没可能杜绝,但不少机构也努力进行了鉴定的尝试。其中雅昌已开展在世艺术家作品鉴定,另外几家机构据悉也正在规划具体的鉴定方案。“虽然有的机构也会采用‘高新科技’,但是书画鉴定归根到底还是要采用传统的方式——‘以人为本’的鉴定。”金戈说,“在世艺术家鉴定自己的作品,或者老专家鉴定作品,相对来说还是目前比较可靠的方式。”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