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开门——王天德个展”于5月10日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2层开幕,目前个展持续展出中,将于5月26日结束。
“开门——王天德个展”信息
开幕时间:2014年5月10日,5:00pm
展期:2014.05.05 -- 2014.05.26
地址:今日美术馆1号馆2层
艺术家:王天德
策展人:王嘉骥
艺术家王天德
开门——王天德个展
张雄艺术网讯(文/李文丽)2002年在巴黎期间,王天德偶然因为烟头掉落宣纸上,引起画面意外的燃蚀效果。此一场景让他灵机一动,进一步发展为创作手段;从此,为水墨艺术揭开了另一新的空间维度。2012年,王天德虽然继续以香烧烫书法和水墨山水,作品形制却出现了新的转变。他在山水画面的上下或左右两侧,拼接了历史碑石的拓印──甚至拿原碑一起并置。此一发展肇因于他稍早在苏州地区搜集了一些可以上溯至明清时期的文字碑石,不仅提供他进一步的创作灵感,更帮助他找到弥合文化断裂,重新对接传统的途径。
来到2014年,王天德进一步为作品注入历史内容。回顾2012年之前的十年,艺术史式风格虽然一直是他基本的创作模式,其挪用或撷取传统书画文本的手段,却偏向刻意的悬宕或阻断,甚至有意识地放空文字的语意,令观者难以定义其语境。不无反讽的是,他的书法和山水虽因烧烫而呈现镂空之状,亦不乏空间的暗示性,实际却宛若迷离的纱帐,遮蔽、阻延,甚至抗拒观者的视觉与身体进入。这种消极地不提供文脉或阅读线索,致使人们不得其门而入的疏离状态,如今已经因为艺术家主动引进真实的历史物质文本,而出现转机。
杨廷枢(1595-1647)──行书王问诗》(2014)、《徐汧(1597-1645)──行书自作诗》,以及《张照(1691-1745)──桃源行》,都是王天德2014年最新的力作。有别于之前,他改以历史人物的名字及其书迹名称,来为这些作品命名。由此也可看出,他在植入古人原作的同时,也在建构一套新的叙事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王天德也有意将自己一件今古并陈的作品,崁进美术馆展览空间的墙体内部,以等待未来的再考掘。此举让人想起前面提过的伏生凿壁藏经的典故。无巧不成书,在王天德的《张照(1691-1745)──桃源行》新作里,张照书法所写的王维〈桃源行〉诗作,就是以陶潜(约365-427)的〈桃花源记〉为蓝本。如此,「避秦」而「藏」的意象再度浮现;而且,「藏」的背后,还隐喻了一个等待发掘的人间仙境或乌托邦。
策展人王嘉骥这样评价他:整体看来,从断裂到重新与传统对接,王天德在原先的正/负裂渠之间,搭起了以当代结合传统的可能。在这样的和而不同之中,他继续开启了一个难度更高的艺术新局。
“开门”展览呈现的不仅是艺术家对当代水墨形式上的创新,其具象背后的抽象表征,也是艺术家在整个创作和展览过程中所要探询的终极意义。本次“开门——王天德个展”将持续到5月26日。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