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艺术家之于黑桥村,黑桥村之于一些城乡结合部村落,也是艺术生态圈之于中国社会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4月14日晚,在黑桥村上演的收费问题冲突事件背后,我们应该看清楚什么?
近日,发生在黑桥村事件,简单来看,就是一个“征费”和“拒缴费”的问题,也许事件争议的核心应围绕着《公路法》总则中“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公路上非法设卡、收费、罚款和拦截车辆”展开,但黑桥村,这个艺术家的聚集区,也属于泛798艺术区范围,艺术区大多是工厂库房,是外来人口占据主要部分的地方,据反映,在没有乱占道也没有相关文件证明的情况下,在进村公路车被设置了收费口。
4月14日晚,艺术家再次与村委会就收费问题发生冲突
“把这个村看成一个停车场”
... ...
这是黑桥村村事件的一个现场过程,事情的真相也还在调查还原中。☆怪谈★☆
黑桥村地理位置(微博图:@小愤青儿郭思遥)
为此,网友总结了一个“黑村怪谈”。如果抹去黑桥村的艺术家不谈,那么提起黑桥村可能印象中就是一个曾经垃圾场,荒凉忧郁之地。从艺术家开始入住后,带来了一些经济效益,就如文章一开头所提,新的商机总会带来新的冲突,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和考虑,一些行为始终伤害了一批在此“扎根”的艺术家。黑村的环境并不好,水质问题、垃圾管理问题在两年前就开始一直被提及,那时,有艺术家通过画画来呼吁重视。居住多年,也许就把黑桥当家了,尽管抱怨众多,却极少离开。
黑桥村垃圾成山画作
看似黑桥村事件是艺术家维权之举,事实上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生存常态的疑问也在这里显现。有人说,“艺术区与艺术家的生存方式更像游牧民族,不断向外迁徙”,他们选择低廉的地方,聚集生存,一次次地外扩与搬迁,他们面临的生存问题不断暴露。从黑桥村乱收费的事件中,虽然受牵扯的不仅仅只是黑桥村里的艺术家个体,更多的是暴露了另一种艺术生态环境,维权也好生存也好,在生存环境被不断入侵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生存法则。
(参考来源:
《黑桥艺术区砸车事件背后:这是个充满“忧郁”的地方》凤凰艺术整理
《2015黑桥过路费音乐节 今晚于黑桥村派出所盛大举办》 公众号:真理研究院
《北京朝阳崔各庄乡黑桥村垃圾成山包围“艺术工厂”》 人民日报)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