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到博物馆寻找“秋水伊人”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4-11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杨羽

摘要: 在古典艺术中,女性在心理上给人以优雅温柔和美感,自然也成为许多艺术品表现的对象。自先秦以来,女性柔婉安静、娴雅自然的审美范式就被确立下来,而一些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也因为其独有的特质而被人们所关注。近日,...

在古典艺术中,女性在心理上给人以优雅温柔和美感,自然也成为许多艺术品表现的对象。自先秦以来,女性柔婉安静、娴雅自然的审美范式就被确立下来,而一些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也因为其独有的特质而被人们所关注。近日,上海博物馆在其官方网站上制作了“秋水伊人——中国古代女性与文物”的专题。让我们通过这个专题对于上博收藏有关女性的展品“豹窥一斑”。


早期艺术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较少对于五官和表情有着精确的描述。像上海博物馆藏东汉时期的一件玉舞人,垂发至肩,雕工流畅,足下出一短榫,当是作为嵌插之用的摆件。魏晋时期,对于绰约轻盈、身材修长的女性形象风靡一时,这种感觉影响直到唐代初年,像一件隋代的捧罐女俑,高26.5厘米。女俑双手捧一小罐,恭敬而立,为侍女形象。脸部表情纯朴谦和,笑容可掬。身着窄袖长裙,腰系带。发式平阔高耸如冠,右边上翘起一发髻,额部鬓发均剃齐,通体施透明釉。


随着唐代国力空前强盛,人们对于女性的形象也从身材纤细,变成了丰腴浓艳。唐代女俑在其内容与形式的双方面结合中予人以美的享受,仅仅在发型上就有半翻髻、双环望仙髻、囚髻、抛家髻、惊鹄髻、螺髻、百合髻、圆鬟髻等,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女性对于秀发的钟爱,而除了养护之外,各种头饰也是必不可少。从梳篦、笄,到我们熟悉的簪、钗,再到步摇、花胜、钿,以及冠饰、狄髻、绢花。一件小小的发饰,就能在历史的场合中演绎出如此丰富的品种,以至于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收藏门类。在上海博物馆收藏中,囊括了新石器晚期玉梳背、宋代的龙头金发簪、明代包金首木簪碧玉发冠、鎏金嵌宝银发簪发罩等等。像一件明代的镶宝玉观音鎏金银簪,是在鎏金首饰上嵌玉观音,下面还有莲花座。在许多明代的文学典籍中,对于这样的头饰都有所介绍。


除了头饰之外,镜子也是古代女性日常必不可少的用品。从早期的铜镜,到后来的镜台,女性的一天可以说是从“对镜贴花黄”开始的。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明代的黄花梨木折叠式镜台,台上层边框内为支架铜镜的背板,可以放平,或支起约为60度的斜面。背板用攒柜做成。下层正中一格安荷叶式托,可以上下移动,以备支架不同大小的铜镜。中层方格安角牙,门成四簇云纹,中心故使空透,系在镜钮上的丝条可以从这里垂到背板的后面。


古人对于女性之美有着独特情感,在对于向往美好忠贞情感的同时,衍生出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特别是在绘画上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像华喦的《金谷园图》,描写的就是石崇和绿珠的历史故事。石崇家境富裕、生活侈糜,有宠妓名绿珠,容貌美艳,善吹笛箫。侍中中书监孙秀遣人求得绿珠,石崇不应。后孙秀语石崇有谋反之意,唆使赵王逮捕石崇,绿珠坠楼而亡,石崇被杀。画家在表现这两个悲剧人物时,选择了金谷园中和谐相处的情节,反映了二人坚贞不沦的情感。图中绿珠正在吹箫,石崇团坐蒲席,专注聆听,人物情态刻画细腻。


当然,在更多有关女性的绘画作品中,还是展现以传统在深闺中形成的休闲方式,诸如乞巧、蹴鞠、秋千等活动。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仕女图》长卷,笔法简洁,意境却格外生动。它描绘了明代宫廷女子的生活常态。整幅长卷共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单独场景。《仕女图》的作者杜堇是明代一位著名的画家,《仕女图》中所描绘的场景是明代宫廷中女性的日常生活。《仕女图》长卷中描绘的一百多位女性,她们艳丽的服饰,姣好的面容,体现了宫廷女性的优雅与富贵。女性面部画的三白妆,以及她们的服装款式,都是典型的明代风格。而杜堇临仿的《宫中图》却并没有《仕女图》这样的色彩与气势。


丁观鹏的《乞巧图》,全图色彩丰富,人物颇具动感,是清代宫廷绘画中合笔画的代表作之一。此卷用白描写出七夕夜间庭院中妇女们燃烛斋供的情景。图中贵妇三五成群,或立或坐,或相互交谈,或轻盈漫步。众侍女忙于上灯、烧水、执壶、捧盘、抬桌。画卷结尾到向天斋供为止,类似连续画,反映了七夕乞巧的风俗情景及过程。此外,代表陈洪绶人物绘画作品代表作的《扑蝶仕女图》和明代黄卷描绘名媛闺秀结社出游景致的《嬉春图卷》,也都是这类绘画作品中的代表之作。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