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传统文人的典范 抱琴而死风雅浪漫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5-12 来源:中国书法网

摘要: 邝露与嵇康死得极其相似:都是在琴声中从容死去!余秋雨用电影一般的文字在《遥远的绝响》中“回放”了嵇康赴死的场面,说他在刑场上弹起一曲《广陵散》,“刑场上一片寂静,神秘的琴声铺天盖地。弹毕,从容赴死。”...

原标题:是谁选择了最具中国文人气质的死法?







 邝露《草书旧作诗卷》,纸本,30×252cm。广东省博物馆藏。




邝露《草书柳宗元诗轴》,纸本,120×54.5cm。





邝露《草书镜心》,纸本,25×28cm。



邝露(1604-1650),字湛若,号海雪,南海大沥人。明末广东著名诗人;出生于书香世家,少年好学,五岁能诗,以才能卓异闻名于乡里。青年时曾在罗浮山明福洞苦读,邝露工于诗词,精于骈文;又是篆、隶、行、草、楷各体兼擅的有成就的书法家,其草书字迹劲秀,师法王羲之而自成一格。还通晓兵法、骑马、击剑、射箭,又是古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还擅长古琴,是一位品格极高的琴人。其收藏的唐琴“绿绮台”为岭南“四大名琴”之一,在琴界有极高声誉。他负才不羁,行歌市上,旁若无人,对传统礼法傲然不屑,多次应试也因“违制”而落第。南明唐王时任中书舍人,永历帝时出使广州,顺治七年清兵攻广州,邝露与诸将戮力死守,凡十余月,城陷,不食,抱琴而死,从容殉国,年仅47岁。


邝露一生虽然短暂,却活得洒脱、率真、从容。他的死,不由让人想起魏晋名士嵇康,两人虽然活在不同的年代,但都称得上是“真名士自风流”。   


首先,两人都是稀世大才子,大诗人;而且,两人都蔑视传统礼法,不理会那些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数,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开个铁匠铺每天在在树下打铁,朝廷宠信钟臣来拜访,嵇康只是扫了一眼,仍然埋头打铁;邝露在夜市上“走马观灯”,遇到南海县令也不会下马回避。两人活得同样洒脱,丝毫不掩真性情。于是一个沉迷于打铁,一个开始浪迹天涯纵情山水。对于生情不羁,不愿被礼数牵绊的邝露来说,“逃亡”正是一种最好的自我放逐,游历让他的才情奔涌,他沿途赋诗,写下《赤雅》,还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游记,这五年,也是他才华宣泄得最酣畅淋漓的时候。   


他们也死得极其相似:都是在琴声中从容死去!余秋雨用电影一般的文字在《遥远的绝响》中“回放”了嵇康赴死的场面,说他在刑场上弹起一曲《广陵散》,“刑场上一片寂静,神秘的琴声铺天盖地。弹毕,从容赴死。”而在海雪堂,邝露抱琴,不食而亡。   


在琴声中,他们的死少了悲剧的成分,更像是一种从容的回归,回到他们自己的世界里,继续打铁,继续行吟,这才是真名士风度。而他们,以及他们的琴声,也都成了“遥远的绝响”,可属于真名士的风流气节却穿透历史,让人屏息。


邝露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一个典型,他生性浪漫不羁,抱琴而亡也带着诗人的浪漫主义色彩。其实,他作为一个小小的中书舍人,仅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科长或办事员而已,他完全可以不死,只是他不想苟活,于是抱着琴,伴着其珍藏的怀素真迹、剑以及文物绝食自尽了,死的方式可能都是他事先设想过的,一种很具中国文人气质的死法。说实话,后人给他的死赋予了太多的政治色彩,也明显有后人演绎的痕迹。如果要写邝露,更应该还原他本来的诗人身份。


 邝露气质浪漫,最能表现其个性的当为草书。其草法奔放,酣畅自然,略近祝枝山,而上追黄庭坚,既任情恣肆而又矩度精严,能放能收,深得书法之要。邝露书法能有很高的成就,源于他多方面的文艺修养。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