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体制内的专家为何不懂装懂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6-18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蔡暄民

摘要: 常常会有人抱怨某些体制内的专家不懂装懂。这种现象确实普遍存在。但如果我们能客观地换位思考一下,并对这些所谓“专家”作个深层次的剖析,会发现,出现这些现象的始作俑者还是那些善良和单纯的老百姓,何以此说?

标签: 专家 古玩 藏家

原标题:蔡暄民:专家的无奈



蔡暄民



很多玩古玩的行家和玩家常常会抱怨某些体制内的专家不懂装懂,尽说假话和瞎话。这些现象确实普遍存在,抱怨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端指责。但,如果我们能客观地换位思考一下,并对这些所谓“专家”专说假话的现象作个深层次的剖析,会发现,出现这些现象的始作俑者还是那些善良和单纯的老百姓,何以此说?


我们知道,体制内的那些专家,一定是对某个领域有所研究,也出过此方面的专着,至少在某文物部门呆了近一辈子,按评职称的标准要求已过了年份关,有一定的资历。他们符合了职称评定的条件,才谋到个“副研究员”或以上的职称。他们好不容易得到这个称号的最初愿望无非是工资涨些,名誉好听些,自尊心得到了些许满足,但绝没有其它非分的奢望。这与他们能否鉴定古玩的能力毫不搭边。在评定职称上也没有这个要求。可是事情就出在那些善良的单纯的普通人身上,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这些既是文博专家,一定具有很高的鉴定能力,包括我们的很多领导也会产生同样的想法。于是就请这些专家去看东西,作鉴定。这些专家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看不懂这类东西,事实上着书或捱日子跟实物鉴定完全是两个风牛马不相干的事。既然已被推到死角,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只好硬着头皮上,从内心他们确知道自己实在看不懂眼前的东西,为了撑场面度难关只好故作姿态,含糊其词中加以摇头否认。因此,造成这个局面的真正责任人不是专家们而是那些对古玩一窍不通的单纯的老百姓,想当然的认为既然是博物馆有职称的专家一定懂鉴定。


了解了事情演变的过程,你可能不会再轻易责怪某些无奈的专家了。他们是被逼无奈之下作出的本能保护举止。换谁在这个局面下都会作出如此的反映。有了一次上台滥竽充数后,就下不了台了,只好硬着头皮演奏下去。


我前些天翻阅一套图文并茂的书籍,共分四册:“彩绘瓷上下两册”,“青花瓷一册”,“色釉瓷一册”。照片拍得很好,很逼真,文字也叙述详尽,描写准确,很有参考指导意义。该作者是故宫博物院大名鼎鼎的研究员,从此书的指导价值来说,我竖大拇指赞赏它,同样,在业内也流传了很多有关作者不具备鉴定眼力和瞎论证的轶闻。暂不去深究那些传闻是否属实,但我认为着书立说的专家不一定就是眼力高深的鉴定家,正如画家不是鉴画专家一样。不要对他们提过份的要求,更不要去为难他们,让他们抛头露面给实物去作真伪鉴定。


善良的人们和那些想当然的领导将他们推到众目睽睽的鉴定舞台上,非要他们作出真伪区别,他们除了装模作样地摇头否认还能有别的方法吗?这不是他们的错,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无奈之举,所以,造成这个结果的责任人不仅仅是专家自己。


在我国拍卖公司呆过的人都知道一条由国家文物局下文的规定,即凡拍卖公司要审领资质均需聘请五位至少是“副研究员”头衔的专家,否则免报。这些所聘的专家全是一种名义上的虚设,除了领取一定的受聘报酬外,几乎没有一家公司让他们实际把关掌眼的,事实上他们也把不了关,掌不了眼。所有拍卖公司都有自己的实际掌眼人,这是因为作为行家的拍卖公司深谙“有职称的专家”不等于“鉴定家”的道理,故不会犯善良人们想当然的错误,否则,拍卖公司同样会引发更大的笑话。


我呼吁:善良的人们和某些领导,如果你们想让鉴定的结果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尽量别去难为那些体制内有职称头衔的“专家”,多去征询那些行家、玩家、藏家的意见。特别是那些真正的大藏家,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付过大量学费,积累了大量血的教训,才逐渐练成的眼力。他们最有发言权。


但是不能一概而论。专家中也有眼力好的,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经常实战的,自己有收藏的,这些才是专家中的鉴定家。


(责任编辑:李文丽)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