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莫让当代山水画的形式大于内容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7-06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江粤军

摘要: 近年来,山水画在全国美展中的表现呈滑坡趋势。有研究者指出,当代山水画之所以陷入这样的困境,主要是因为画家过分强调视觉性效果、过多追求笔墨技巧而忽视了文化精神方面的内涵,使得当代山水画的形式大于内容。

原标题:当代山水画大都魂不附体吗

 

当代山水画赏

 

当代山水画赏

 

 

 

 

当代山水画赏

 

 

近年来,山水画在全国美展中的表现呈滑坡趋势,甚至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入选和获奖名额都创出历届新低。有研究者指出,当代山水画之所以陷入这样的困境,主要是因为画家过分强调视觉性效果、过多追求笔墨技巧而忽视了文化精神方面的内涵,因此流于“浮光掠影”的表象。果真如此吗?业界专家展开了深入的分析。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艺术史研究专家 朱良志——

  

所谓的逸笔草草只是潦草

  

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已经取得了重要的发展,但激动人心的作品不多。现在出现了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种是遵循北宋的路子,比较强调外在形制和笔墨技巧,但文化精神内涵和个体体验不足;一种是希望沿着元代的方向,追求笔墨情趣,但因为个人修养不足,导致所谓的逸笔草草其实只是潦草,缺少真正的韵味。

  

我们知道,宋元传统——以宋画为基础,以元画为变体,奠定了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大格局,正如明代龚贤所言:“以倪黄为游戏,以董巨为本根。”山水画在唐代李思训以前,基本只是作为画面的背景出现,到了五代、宋代才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而存在。但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大多还是侧重表现外在的“物”,像传为荆浩所作的《匡庐图》,画的是山中的隐居之所;郭熙的《早春图》,表现的也是一个人早春时节在山间行走的事实。因此,北宋山水画比较重视形制、规模、格局等外在的东西。

  

到了北宋末年至南宋,随着文人风气的盛行,山水画中逐渐出现了对人的内在体验的强调,像李公麟、马远、夏圭等,都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到了元代,山水画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一方面将笔墨中的书法性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一方面又强调山水画作为精神性创造的特质。自元以降,仅仅是体量巨大、格局完整、峰峦叠嶂,已经不足以构成一幅作品的主要内容,而以精致的笔墨来表达内在的情性,成为艺术家所追求的要旨,这一时期的画家中,黄公望、倪瓒是代表。到了明清,艺术家融宋、元为一体,都在强化这样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吴门画派还是后来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人,都在呈现这样一种格局、气息。

  

到了今天,山水画创作却出现了分野:侧重北宋传统的画家,强调山水画必须有山水之面目。这部分画家功力不错,在笔墨、山水的外在形制及体量上,表现得得心应手,但关于人的内在觉悟、精神气质的表现,却显得不够;而另一部分力图追求笔墨情趣的画家,又往往力有不逮。元代以后,山水画展现出了独特的笔墨情趣,到了董其昌、八大山人以及近代的黄宾虹,可谓将笔墨情趣推向了极致。而当代山水画创作,虽然不少画家对笔墨很熟稔,能达到较高境界的却是寥寥。很多画家将笔墨情趣等同于不需要什么功力的逸笔草草,导致大部分山水画涉义不深、“魂不附体”。倪瓒自言:“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实际上,他的那种用笔取舍、内在控制、深邃的生命体验,都是当今很多山水画家所缺少的。

  

不过当代山水画创作的这种现状,其来有自。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当代山水画发展不过三十年时间。尤其是随着近些年艺术市场的推动,很多人才开始半路出家、侍弄笔墨,但由于积累不够、修养不足,竟至流于浮光掠影、凌乱潦草。而目前的美院山水画教育,似乎也还没有摸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绘画教育模式的有效路子。现在出现的一些国画工作室,虽延续了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但有些导师本身的创作底蕴不够,最终出现了“屋下架屋,愈见其小”的现象。

  

上一页12下一页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