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国际拍卖巨头的亚洲新宝地:掘金中国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3-10-22 来源:经济观察报
标签:


无论外界如何解读这家国际上最为知名的拍卖公司,苏富比长达269年的历史标记短期内依然是世界拍卖界的符号,鉴于如今正在发生剧烈改变的市场格局,苏富比在亚洲市场的战略,以及在中国市场的打法则显得格外重要。


争夺亚洲市场,掘金中国


崛起的中国艺术市场成为国际拍卖巨头争夺的焦点。对于苏富比而言,其战略方向也在逐渐变化。早在今年9月(苏富比香港秋拍前一个月),苏富比带来众多优秀的展品来北京巡展,在此期间,苏富比亚洲区CEO程寿康一直亲临现场,在提到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时,他尤其感叹中国市场近些年发生的重要变化:“中国收藏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过去10年,中国客户占全亚洲业务总额的比例从2004年的4%左右增长到当前的40%,与台湾、香港的客人达到三足鼎立之势。”他称,目前在苏富比全球的拍卖场中,无论是伦敦、纽约、还是巴黎的拍场都坐满了来自中国内地的客人。


让程寿康感触最深的是,如今在纽约总部飘起的五面国旗中就有中国国旗。这在早些时候是不可想象的。“总部对亚洲市场也越来越重视,将来对亚洲方方面面的支持也会加大力度。”他表示。


目前,苏富比在亚洲的拍卖中心主要集中在香港。2008年是苏富比布局亚洲市场最为关键的一年。在此期间,新加坡的东南亚艺术中心转移到香港;同时,苏富比撤销了纽约的当代艺术部门,全部移至香港拍卖;将两边的专家团队合并,开始倾力发展亚洲市场;增加了二十世纪艺术部门。


苏富比亚洲区某业务主管指出,当时移师香港主要是遇到了阶段性的瓶颈,新加坡的平台固然不错,但要想在亚洲市场发展得更好,需要更大的平台。而香港是亚洲艺术的核心地带,其潜在市场自然不可小觑。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对于当时新加坡的当代艺术市场来说,价钱相比香港要低很多,而当时东南亚艺术市场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移师香港的时机也已成熟。


事实上,香港所赋予苏富比的平台显然要更大。例如,其买家并不局限于某一艺术领域,而且交叉的买家很多,这也是如今苏富比的专家团队里很流行的一个词汇:“cross buying”(交叉购买),通俗的解释便是:买家们放宽其收藏视角,收瓷器的开始买珠宝,买珠宝的也开始买画。同时,收藏本身往往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国际拍卖行一直在为打破这种区域性的收藏观而努力。比如专场的合并,近两年,拍卖行尤其喜欢推出混合型专场,这自然是助推市场发展的更好方式。由于香港和大陆及台湾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进驻香港其实是其更好地进驻大陆的切入点。


也就在去年5月,苏富比与北京歌华集团建立合资企业,并控制80%的股权,获得中国政府的批准,率先进驻中国大陆,成为首家可以在中国大陆任何地方运营的国际艺术拍卖行。歌华选择苏富比,看重的是苏富比的国际平台与资源优势,而苏富比选择歌华则看重它在大陆所拥有的诸多优势。


“我们需要一个很懂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苏富比拥有遍及全球的丰富资源,而歌华的优势也很明显,双方可以优势互补。”程寿康曾在谈及苏富比进驻中国市场时称。目前,香港、台湾和中国内地的客户已成为苏富比亚洲拍卖市场最重要的三大支柱。


按照程寿康的说法,苏富比之前一直没有进驻中国大陆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没有合适的合作伙伴,合适的伙伴自然有利于其更能适应中国本土市场,二是中国所征收的关税、增值税等相对较高。而最终选择歌华作为合作伙伴似乎再完美不过,首先是歌华拥有保税区,这就解决了税的相关问题;其次,作为国企的歌华拥有较为丰富的大陆公关资源和媒体资源;再次,歌华也拥有一定的艺术背景,双方最终达成了协议。而双方在北京合资成立的苏富比(北京)拍卖公司,更是直接进驻了中国艺术市场的心脏。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