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展览共邀请了中国、保加利亚、波兰、塞尔维亚、柬埔寨、俄罗斯、伊拉克等21个国家的51名版画艺术家共同创作。在没有主题限制、没有材料限制、没有技术限制的环境中,他们“各显身手” ,以不同的视角讲述着他们心中的...
原标题:版画与“丝路”的古今对话——记“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国际版画邀请展”
红衣渔民(平版) 奥列格·米哈伊洛夫
一位少女依偎在百合花旁,她神情安详,似乎在想念远方的亲人;一只鸟立于枝头,回头看着自己的羽毛,刹那间天地之灵气仿佛聚集于此;一条具象化的带子不断缠绕,没有止境,不知是虚构空间还是现实空间……这些画面如果呈现在版画中,会有怎样的独特趣味?
1月19日至3月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版画创作研究中心、今日美术馆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深圳观澜创作与教育基地、北京文奇首艺版画机构协办的“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国际版画邀请展”在今日美术馆展出。作为“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国际版画交流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展力图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国际化视野推动版画艺术的研究实践与教育传播,深化“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家间文化交流,并推动中国版画的进一步发展。“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版画艺术家汇集于此,进行风格多样的艺术创作,并持续地在国家级平台进行巡展,我们希望以此来搭建‘一带一路’战略中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表示。
不同视阈下的版画创作
版画拥有着极为特殊的艺术语言,它以刀代笔、以版代纸,用刻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胶版、铜版、锌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利用印刷技术将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来,且多以夸张的线条、造型、构图、色彩为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又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
作为绘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门类,版画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发展,依托于印刷术而形成的版画在历史的流变中不断地丰富着自己——其自汉晋便有流传,后经唐宋演进,至明清达到高峰,进入现代社会后亦随着艺术观念的现代化和数码技术的更新而进行了现代转化。在西方,版画也同样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并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展览策展人康剑飞看来“版画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画种,它的创作既受千年文化传统的支配,也受国际话语还有现代化技术的影响。因此让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在一起创作,其作品在共性的基础上,一定也有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而这种个性更能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窥见国际上版画发展的真实水平。 ”
本次展览共邀请了中国、保加利亚、波兰、塞尔维亚、柬埔寨、俄罗斯、伊拉克等21个国家的51名版画艺术家共同创作。在没有主题限制、没有材料限制、没有技术限制的环境中,他们“各显身手” ,以不同的视角讲述着他们心中的故事。中国画家的作品整体重写意,在传统的花鸟、山水、人物题材中,展示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刘万鸣的《花鸟写生》 、康剑飞的《旅途》 、赵建成的《弘一大师》 ,都在实景与虚境的结合中,展现着中国意蕴;来自波兰的皮奥特·斯考隆创作的《观澜空间》系列,以抽象的块状造型和强烈的色彩对比表达出他对观澜创作与教育基地的喜爱;柬埔寨的马林·凯用凹版创作的《和平·变化的现象·二》以细胞结构形式,通过极为密集的蝌蚪状造型呈现出她对和平是人类生存的本真面貌的哲学思考;来自匈牙利的安德莉亚·德兹索的平版作品《神话之地》 ,通过诡异的线条、神秘的怪鱼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奇诡的神话故事,充满着想象力和象征色彩。这些画家们在自身的视阈之下,通过本国家长期形成的版画语言,为观众们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版画世界” ,正是这样的多样性和差异化让本次展览充分地体现了世界版画艺术的多元发展,也更表明了不同国家间艺术交流的必要性——各美其美,继而美美与共。
用艺术搭建沟通的桥梁
“丝绸之路”与版画也有着奇妙的缘分。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是就是通过这条交往之路传播到其他国家的,而印刷术的利用也是古代版画制作的基础之一,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丝绸之路”为全世界版画的兴起提供了重要契机,而把版画和“丝路”联接起来,更像是一次古今对话,有着丰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所说:“印刷术的发明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有效的传播方式。版画艺术诞生于印刷术发展的进程中,并在社会发展、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呈现丰富多彩的样貌,也成为最为有效的艺术交流与传播的通用语言。因此,以版画为载体,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平台,这是我们举办此展的主要目的之一。 ”
在本次作品创作过程中,来自21个国家的版画艺术家都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深圳观澜创作与教育基地驻留两到三个月,他们互相交流、对话、合作,并完成各自的版画创作。在这种最日常、最实际的交流和实践过程中,加深了他们对彼此国家的版画艺术理念和艺术技法的理解,甚至对他们的人文传统和价值取向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正如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所说,这样的驻留式创作为真正的艺术交流提供了契机,也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合作打好了基础。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部分首次来中国的外国艺术家对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和艺术发展的程度感到震惊和他们对中国发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表示由衷赞叹。因此,虽然没有主题的限定,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和“一带一路”或与中国相关的题材。 《伟大的旅行家——郑和》 《伟大的旅行家——玄奘》 《丝路中国》 《客家人》等都是外国艺术家在了解部分中国的文化后以他们独特的视角进行创作的。
“我们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搭建各个国家沟通的桥梁。一方面,通过艺术家们的朝夕相处,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把对方当成自己的朋友以建立情感,在交流中了解彼此的文化;另一方面,也通过这一巡展走遍中国,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让观众与这些作品对话,从而看到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不同的文化洗礼。 ”康剑飞表示。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