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朱墨春山皆心语——徐里、李庚、唐承华三人展”展出了著名艺术家徐里、李庚、唐承华近期创作的系列佳作,共计34幅有鲜明风格的艺术作品。
原标题:朱墨春山皆心语
秋入人家(中国画) 徐里
马勒交响曲系列之三(中国画) 李庚
南方韵情(综合材料) 唐承华
3月18日, “朱墨春山皆心语——徐里、李庚、唐承华三人展”开幕式在北京慧和天语艺术空间举行。展览展出了著名艺术家徐里、李庚、唐承华近期创作的系列佳作,共计34幅有鲜明风格的艺术作品。此次联展是徐里、李庚、唐承华三位画家近期工作的一个阶段性呈示。如何“看”现实在这里成为一种与艺术创作同样重要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而纯粹性的追求则表现为一种对风景中的秩序的敏感,这里的风景,已经不是原始性的自然风景,而是以艺术家对社会历史的文化背景作为视觉框架,在画布上完成对现实的归纳与重建。
徐里的绘画,根源于20世纪张大千、刘海粟的泼墨泼彩传统,这一传统是在20世纪对西方绘画的引入和借鉴基础上形成的,它以中国画的写意笔墨为骨,引入西方绘画的色彩交响,较好地解决了色与墨的关系。作为油画画家出身的徐里,对笔墨色彩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远胜于许多中国画画家,他的山水画,以墨为骨,以浓重而融合性的用色而著称。虽然倾情于色与光的交响,但徐里更追求传统文人的精神内涵,虽然描绘的是高山大川,但他并不以具体的地景风貌为标志,而是将内心的激情,不露痕迹地转化为中国山水画的自由精神。在他的笔下,对自然的喜悦和热爱,不经意地从画面中流露出来。徐里的绘画,重点在群峰大山,所以其画中的建筑与树林,与大山融为一体,在朦胧中既突出了作品的浑然气势,又让我们发现了画家浓重而整体的用色之道。
李庚的作品,以马勒系列为题,将西方音乐的激情转化为东方水墨的微茫世界。而李庚的作品,将个体的心境融汇到自然,具有一种平静而开阔的胸怀。他以纵横捭阖的豪放书写,大开大合的构成力量,精微冷峻的几何网格,鲜明强烈地明暗对比,将中国水墨的内在空间揭示于人,从而使作品在辽阔的空间中具有了某种超时空的茫然意味。宏观的视角与表达方式使李庚获得了一种超越物象的有利条件,从而将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演变成为结构性的视觉图像,在一种典雅的笔墨关系中发展为陌生的抽象性图像。由于李庚作品中所具有的几何形构造与密集的线条,能够将观众的视线迅速拉入画面,在变化丰富的水墨晕染中获得了俯瞰式的空间感受。
将唐承华的南方韵情系列纳入一种风景的框架中似乎有些勉强,但考虑到“一花一世界”的佛家世界观,我们仍然可以将唐承华极具抽象性的绘画性表达,视为一种个人化的内心风景加以观察。唐承华作品中的现实物象,虽有所本,但高度抽象,在强烈而具有书写性的绘画表面下,反映出由某些强烈的生活信念所引发的生存的张力。作为版画画家的唐承华,他的绘画,总是堆积着厚重的色彩,在与浓重的墨色相互冲击生发,一派霸悍沉郁之气,却又勾勒出明亮的轮廓,让人体验到一种动感。对于唐承华来说,无论他笔下的画面具有多么诗意的色彩,但其内心,总有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冷静思考。
应该说,徐里、李庚、唐承华这三位画家的近期工作,具有一种从现实中进行抽象表现的特点,艺术家与现实的客观联系,通过一种主观化的色彩关系和结构形式得以实现。正如法国画家马蒂斯所说,绘画要服务于表现艺术家内心的幻象,艺术家要不停止地寻找忠实临写以外的表现的可能性。事实上,在具象的幻觉主义绘画体系高度成熟之后,现代绘画正是通过各种观念的简化和创造性的形式来达到艺术家精神的内在平衡。而三位画家都力图呈现心中具有精神象征的梦幻风景,他们对急速变化的中国社会的“大风景”所具有的人文关怀,则隐现于形式化的语言追求之后。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