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展览资讯

台北故宫“紫砂风潮”掀起的茶韵茗事

发布时间:2018-05-10 来源:美术报

摘要: “紫砂风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器及其他”展览以“紫砂风潮”为题,分四个单元展出相关器类。主办方希望观众得以认识紫砂器的内涵,从中体验紫砂风潮掀起的茶韵茗事与绝佳的工艺技术。

原标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紫砂风潮”


台北故宫博物院于4月8日—7月8日推出“紫砂风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器及其他”展览,一批精美的宫廷紫砂藏品亮相,值得关注。


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方壶


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方壶


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万寿长春海棠式壶


清康熙宜兴胎画珐琅万寿长春海棠式壶


紫砂器是以江苏省宜兴市周边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陶土,以泥片镶接方式成形,经约1100至1200℃高温煅烧而成的器物。


在宜兴陶匠制作的作品中,以紫砂壶最受明清文人雅士称颂。如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所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或李渔《闲情偶寄》中茶壶的品评:“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连清代乾隆皇帝也在《烹雪迭旧做韵》诗中特别注记:“宜兴磁壶煮雪水茶尤妙”。由此可见宜兴紫砂壶不仅见于文人墨客的茶寮,也是平民百姓和帝王茶席上竞逐的佳品。


此次展览以“紫砂风潮”为题,分四个单元展出相关器类。第一单元“皇家茶器”,展出珍稀罕见的宜兴胎画珐琅茶器;第二单元“魅力珐琅彩”,通过瓷胎、金属胎、玻璃胎画珐琅等文物,说明宜兴胎画珐琅茶器制作背景;第三单元“宜兴、欧窑与广窑”,通过传世定为宜兴窑的作品,呈现古今宜兴窑产品的转变;第四单元“茶、飨宴”依据该院典藏品,描画帝王专属茶席,想象清宫茗事可能的面貌。


清宫饮用茶品的丰富性,通过文献记载可知一二。品茗使用的器具,以茶壶和茶碗为最大宗,包含瓷胎、宜兴胎、金属胎、玉胎等多种不同的材质。


其中因宜兴茶器具有宜茶特性,尤受青睐,堪称皇家茶器的代表。特别因康熙皇帝喜爱画珐琅工艺,不惜为宜兴胎茶器施绘珐琅彩,让宜兴胎茶器拥有缤纷绚丽的独特样貌;雍正皇帝亦相当喜爱宜兴茶壶,屡屡降旨要求御窑厂照样仿烧瓷胎制品;乾隆皇帝不仅曾订制专属的宜兴茶器,甚至使用髹漆技法雕琢整件茶壶,反映出了另一种审美趣味。


清康熙铜胎画珐琅牡丹纹方壶


清康熙铜胎画珐琅牡丹纹方壶


明代紫砂钧釉蟠桃水注


明代紫砂钧釉蟠桃水注


清乾隆“修身理性”款紫砂茶叶末釉琴


清乾隆“修身理性”款紫砂茶叶末釉琴


康熙时期,皇家作坊在传统掐丝珐琅与欧洲珐琅彩烧造技术的基础上研制画珐琅,同时运用地方技术和传教士引进西方技法,加以改良,成果斐然。这项工艺技法被广泛运用于宜兴胎、瓷胎、铜胎与玻璃胎装饰上,在康熙朝已发展出别具特色的皇家风格。至雍正时期,画珐琅诉求细致、秀雅的纹样;乾隆朝则持续精进技术,器面经常满画纹样以形成花团锦簇效果。乾隆朝也逐渐给予画珐琅系统化的命名,并将之统一收储于端宁殿北小库,可见其对画珐琅的珍视。此次展出的画珐琅作品除呼应紫砂器装饰技法外,也对比壶形呈现紫砂壶流行的作用,反映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情景。


清康熙铜胎画珐琅菊花纹方壶


清康熙铜胎画珐琅菊花纹方壶


清乾隆紫砂紫金釉套杯


清乾隆紫砂紫金釉套杯


明宣德瓷胎紫金釉桃形把壶


明宣德瓷胎紫金釉桃形把壶


十六世纪以来,宜兴出产的陶瓷,除紫砂器之外,还有传称由欧姓陶人研发烧制的品类,通过文献转述而得知该类作品同时涵盖仿钧和带哥窑纹片两种类型。这些作品在清宫档案中一律记成“宜兴挂釉”,坊间也有欧窑的说法。然而,随着新出土考古资料的佐证,部分以前归属于“宜兴窑”的作品,今日已被重新修正为广窑。所谓广窑是指广东石湾地区出产的陶瓷器,该地产出带乳浊釉质感类型和宜兴仿钧器接近。此次展出的皆为清宫旧藏,一方面用以对照皇家器用,展现庶民品位与风貌,另一方面同时反思宜兴和广窑混淆不清的问题。


自唐代陆羽《茶经》流通以来,喝茶一事已从日常解渴延伸出更多人文精神概念的讨论。历代雅士无不附庸风雅,品啜佳茗,著书立说。相关风潮一直延续至今,相关活动有增无减。因此,主办方也尝试从想象出发,拣选院藏产自宜兴和景德镇的茶器展演一道关于茶的飨宴。


通过举办这次展览,主办方希望观众得以认识紫砂器的内涵,从中体验紫砂风潮掀起的茶韵茗事与绝佳的工艺技术。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万能发帖软件 www.teamczyx.com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