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展览展出40余幅作品,包含中国画名家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情进行的主题创作、历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所藏优秀作品和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的成果作品三部分。
原标题:用中国当代艺术语汇宣讲和平故事——记“艺术与和平——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在希腊展出
希腊观众参观展览
希腊时间5月10日晚,由中国美协主办的“艺术与和平——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在希腊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市马其顿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开启了为期四天的中希交流。在开幕式之前,中希两国美术家进行了交流座谈,就两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和发展畅所欲言。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中国美协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陶勤以及青年画家王冠军、孙震生等参加活动。
展览开幕当天虽突降暴雨但并未阻挡希腊民众对中国艺术的热情。展览展出40余幅作品,包含中国画名家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情进行的主题创作、历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所藏优秀作品和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的成果作品三部分。展览以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艺术门类从多层面呈现出中国当代主流美术的鲜活面貌,形象地诠释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价值观,以及对和平、和谐生活的美好向往与不懈追求。本次展览主题“艺术与和平”是中国美协在审度国际热点和发展大势,经集体酝酿和策划,在“中国美术世界行”项目框架下确立的系列展主题,自2016年启动以来,已相继在丹麦菲特烈堡宫、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意大利罗马维托里亚诺宫、赫尔辛基芬兰地亚大厦、英国伦敦摩尔美术馆和格鲁吉亚国家历史博物馆等场馆成功办展,用中国当代艺术语汇在国际社会持续宣讲和平故事。
纵观此次展览作品,异域自然景观的作品极富独特魅力,如张复兴的《拉脱维亚掠影》 、石峰的《马其顿奥赫里德湖印象》 、董小明的《圣托里尼·希腊》 、梁时民的《罗马尼亚佩列什王宫》等山水画作品,以中西融合的笔墨色彩抒发了画家的浪漫诗情。此外中国美术家描绘国外建筑的作品,如侯耀洲的《斯洛伐克首都印象》 、郑百重的《海市蜃楼》 、朱道平的《遥忆布拉格》 、何加林的《天空之城》 、余光清的《波鲁纳鲁瓦古城》 、方向的《清迈契迪龙寺》等,在外国建筑写生的基础上,把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与西画的明暗光影相结合,创造了当代中国绘画表现外国建筑特别是文化遗址的诗化意境。展览上徐里的油画《山高水长》颇受关注,其立足中国本土文化,借助西方油画材料的特性和表现力,在油画中融入中国山水元素的笔墨情趣和浓厚的写意精神,创新发展为独具民族文化气质的“写意油画” 。 《摩尔多瓦的阳光》为孙震生所作,作品用小写意技法,描绘了一位摩尔多瓦少女优美动人的舞姿,表现了摩尔多瓦民族能歌善舞、热情乐观的性格。水墨工笔《今夜不回家》是由另一位代表团团员王冠军所作。作为工笔人物画家,他以传统画材呈现出写实绘画的质感表现,使形象更为真实、精微。亚里士多德大学视觉应用艺术学院院长迪瓦里斯表示:“在欣赏了这么多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之后,能感受到中国当代艺术家正在努力将传统与现代进行融合交织,可见美术家在绘画技艺中付出了很多努力。 ”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之所以呈现这样的面貌,与中国所拥有的悠久历史是分不开的,中国历史生动丰富,深深影响了当代中国画家的创作。这不仅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根基,对于希腊的艺术家来说,也是绕不开的话题。他还建议中希两国可以开展美术家的互派驻留活动,如能成行,将为世界艺术带来更多的创造性和可能性。希腊艺术家维特洛克曾到中央美院等高校讲学,对中国画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中国与希腊都是拥有绘画传统的国家,但在表现空间上却都没有实现甚至摒弃了主流的焦点透视法,这其中的原因值得研究。
展览中观众不难发现许多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创作主题。王福顺的油画《即将消失的风景》 、彭伟的版画《围城之居》 、李立宏的陶艺《麦当劳-CHI - NA》等,揭示了城市化迅猛推进中的多元人文景观;自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10年来,奥林匹克精神已深入民众内心,付作栋的雕塑《马球》塑造了传统体育的当代形态,展现了艺术与运动竞技的审美关联;还有的作品关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如罗志楠的油画《筷子树》等,用艺术的形式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和建设人类的共同家园。正如陶勤在交流活动中的发言所说,今天的中国美术已不再仅仅是对传统的坚守,也在突破造型语言的藩篱,跨越艺术观念的隔阂,以一种强有力的方式参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艺术与和平”这一宏大主题,饱含了中华民族实现和平、和睦、和谐的大同理想的美好愿景。
艺术家感言
继承与创新是所有艺术家面临的问题
孙震生(青年画家)
中国和希腊,同为文明古国,浑厚的历史积淀给了我们太多的文化滋养,两个国家在艺术上的深厚底蕴造就了太多的艺术大师与不朽之作。艺术无国界,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具有世界性的。和而不同—— “和”指的是艺术的创作规律都是相同或者说是相通的;“不同”指的是风格与手法的差异。优秀的艺术作品无需多言,通过眼睛直抵内心,此时再无人种、肤色、地域、语言的隔阂。我们的喜好可以有所差异,但是审美标准还是高度一致的。
与希腊艺术家的交流让我感受到,继承与创新是世界所有艺术家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继承?如何创新?度的把握尤为关键。架上绘画在欧洲的衰落令我们反思,技术性与观念性难道永远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吗?主题性与观念性真的不可融合吗?这将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随着考察的深入,我惊喜地发现,我们中国对艺术的重视程度在世界上走在了最前列。从国内对艺术家的培养到在世界上对中国当代主流艺术的宣传,可以说下足了力气,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让世界知道中国的艺术家当下的创作状态、创作思路和作品水平。也同样让我们的艺术家走出国门去了解世界,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以最美的艺术讴歌美的时代
王冠军(青年画家)
我曾经于2008年参加“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并获得优秀奖,2011年我又参加了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 ,当时我的研修地点就选在了法国和希腊,那次考察对我的艺术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回国后我完成了关于《埃瑞克修姆庙的女像柱》与《八十七神仙卷》对比研究的论文。又经过六七年的酝酿和准备,我于去年开始,采取以中国画线描为主的表达方式来创作关于希腊神话的工笔画系列作品,此次再次访问希腊,与希腊艺术家面对面深入交流并参观博物馆,搜集到了大量宝贵资料,对我的创作非常有帮助。
中国美协近年来主办了许多高质量的美术展览和高规格的学术交流活动,令国内外许多艺术家,尤其是青年艺术家从中受益,在参加展览及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中,艺术家的专业水平及素养得到提高。“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和“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为世界各国艺术家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机会与条件,令中国及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受益,作为一个在中国美协的关爱与支持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艺术家,我应该继续沉下心来,一如既往,以最美的艺术讴歌这美好的时代。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