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8月14日,“新时代·新生活”全国速写作品邀请展暨第四届广州速写作品展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举办。展览展出了230余幅当代速写精品,包括油画、水粉、水墨、钢笔、铅笔、炭笔、刀刻等各种形式。
原标题:重归速写——记“新时代·新生活”全国速写作品邀请展暨第四届广州速写作品展研讨会
杜滋岭作品
何为“速写”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绘画的一种方法,一边观察对象一边用简单线条将其主要特点迅速地画出来。二是一种文体,扼要描写人或事物的情况,及时地向读者报道。中国美协理论艺委会副主任梁江认为这两种解释对于“速写”内涵的表达还不够完整。
8月14日,由中国艺术报社、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联主办,中国美协学术指导,广东省美协、广州美术学院学术支持,广州市美协、广州市黄埔区委宣传部协办的“新时代·新生活”全国速写作品邀请展暨第四届广州速写作品展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举办。展览展出了230余幅当代速写精品,包括油画、水粉、水墨、钢笔、铅笔、炭笔、刀刻等各种形式。“这个展览为‘速写’的内涵和定义提出了挑战。 ”梁江说。
速写作为美术工作者面向生活的一种极为直接的、最现场的创作方式,在摄影普及的今天,无论是在美术教学还是美术创作中都愈发弱势。 “速写可能比素描更显功力。它通过线条迅速捕捉对象的形神,有助于打破美术创作的千篇一律。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认为,速写应该强调“快与简” —— “快”即快速写生, “画生活、画生命” ;“简”即线条简练,“过于细致就成素描了,素描往往会损失表现对象最生动的东西” 。无论是对于美术教学还是美术创作而言,呼唤速写的强势回归,成为展览当天在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朱虹子主持下参与研讨会各方专家的共识。
警钟长鸣:同质化的美术创作几时了?
“时代变了,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让各种各样的媒体逐渐取代了速写的功能。 ”画家史国良感慨,现在美术学院学生上课,画模特不是对着模特画,而是先拍张照然后去做别的,等其他事情忙完后再照着照片画,这样的情况很常见。有的画家甚至用照片拼贴,结果“光源不对、透视不对、光线不对” ,“还愣拼成一张画” 。
态度决定质量,如此创作结果可想而知。面对各种展览上作品的套路化、概念化、模式化,史国良戏谑为“难忘今宵式” ——不管是画古人还是今人,都成了一种“上台照相”的模式。那些各种各样的姿态呢?人物的故事呢?“手头上的功夫没有了,记录生活的本事就没有了。现在,一个美术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写实速写的能力,可能还不如当年美术学院本科一年级的学生,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史国良对速写在美术教育中的流失感到特别忧心。他认为,此次展览给广大的美术工作者“敲响警钟” ,尤其是给莘莘学子“提了一个醒” 。他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看到这样的展览,也希望有更多的力量能够支持速写有更多的公共空间亮相,如举办“中国速写双年展” 。
“这个展览能不能再扩大一些?我们要发出一个信号:重归速写。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李一也期待美术界可以举办更大规模的速写专题展,对改革开放40年的速写进行梳理,或者将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的重要速写分门别类展出,“这对于当代美术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他还提议联合各界力量做速写讨论会,深入讨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中的速写相关问题。
蔡超作品
速写要顺应时代、适应新的变化
在英国的泰特美术馆里,有一个“秘密角” 。这个角落离美术馆的主要展厅距离远,会陈设一些小作品,如素描。——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分享了自己前一段时间的旅英经历,他认为从博物馆的角度来看,“也许速写不是一个可以做大展览的绘画品种,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家的速写不重要” 。他举例,达·芬奇为了创作壁画《最后的晚餐》做了很多速写,他观察路上的行人,寻找恰切的人物形象;米开朗基罗的速写甚至让我们知道了很多从文献上不能获知的创作细节。
“速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展览的,另一种是艺术家本意不打算示人、只是创作初期的一个念想,而且常常是未完成的——这种速写可以作为研究‘艺术家如何构思作品’的基础材料。 ”丁宁认为,从速写的艺术性来看,速写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速写是有所取舍、有所概括、有所提炼的;二是速写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是线条,且正因如此,速写才让艺术家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他建议,“我们的速写可以出国走走” ,但前提是今天的速写“要对新时代有高度敏感的捕捉” 。艺术家要打开眼界,去接近生活中真正需要艺术家去发现的东西,让速写顺应时代、适应新的变化尤为重要。
展览如何体现“新时代”速写的特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在看展时很留意年轻参展艺术家速写“观察生活的视角有什么变化” 。他认为前一代艺术家速写更注重素材的索取和语言的对接,而展览中一些年轻艺术家的速写有着叙事性的要求。如今,速写的叙事方式变了,它不只是收集素材的一种方式,还能够成为一种新的绘画语言方式。
“速写或者写生的概念从西方引进中国已有百余年。这个概念有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应该重新定义和理解。 ”郑工强调,速写既是即兴的,与主体关系密切,而在语言表达上又是散漫的——速写工具是多样的,毛笔、油彩、水彩等都可以;不同的创作主体进入速写状态的时候,表象又不一样。所以,其实速写的目的性或者说针对性是很强的。只有有针对性,速写的效果才能达成。
张道兴作品
速写不会被取代,它是一种精神传承
画家带着一个本、一支笔,就可以捕捉稍纵即逝的表情。在照相机和互联网使得艺术家获取图像资源愈加方便和快捷的时代,速写会被取代吗?广东省美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王永肯定地回答“不会! ”王永说,任何时候速写都不可能被取代,因为功能不同。但是,速写在新时代要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
“名家速写,不用看署名,基本能猜出是谁的作品。新人新作,也能从面貌各异的速写中窥见作者未来的风格取向。 ”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裔萼谈及自己的感受,她认为这次展览的速写作品最为难得的一点是大多为写艺术家之心象。优秀的艺术家从来不是简单地画眼前之象,而是画心中之象。
而这在广州美协副主席、本次展览评委孙戈看来就是“艺术家的初心” 。孙戈说:“我们这一代人对速写是有感觉、有情怀的,从学画那天起,就从速写走进来,现在常讲不忘初心,速写就是我们的初心。我总觉得画速写是一辈子的事,其魅力就在于它永远往前走,过程本身就是幸福的。 ”研讨会上,李一、张晶、刘罡、张瑞田、廖宗怡、汪晓曙、金城等表示,提倡速写,不仅在于传授技术上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提倡如何保有原来的对生活的关注、热爱和面对对象的艺术感受和表达能力,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