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联主办,山东美术馆、山东省美协承办的“能量——改革开放40年山东美术发展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原标题:改革“能量”造就山东美术的四十年
繁荣昌盛(中国画) 郭怡孮
雀巢(油画) 王力克
从“老前辈”“中生代”到“新生代” ,山东美术家在美术观点和艺术风格方面虽不尽相同,但用艺术的方式描绘改革风貌、书写人民情怀、展示时代变化,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他们立身于脚下的土地,投身火热的生活,紧随时代的脚步,记录着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社会各个角落的细小变化。 《沂水欢歌》传递着溪边洗衣、戏水的欢乐; 《暖阳》里工人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对比1985年的《小站》和2014年的《幸福的行囊》可以看出时代变迁中人们出行中的衣着、行囊的变化;对比《湖上婚礼》和《故乡吉日》 ,可以感受到山东传统婚庆仪式和乡间西式婚礼的反差。
近日,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联主办,山东美术馆、山东省美协承办的“能量——改革开放40年山东美术发展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成果展还将于10月1日至11月6日在山东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山东美术”两大关键词,以“能量”为主题,力图通过扎实的研究、研讨、展示、出版,全方位挖掘、整理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美术在队伍、创作、教育、产业等方面凝结出的优秀成果。
此次展览征集了自第5届至第12届全国美展的山东籍作者入选、获奖作品,并根据展览的策展学术逻辑进行特别邀请,最终集合了301位山东籍艺术家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水粉、壁画、综合材料绘画、连环画、环境艺术、装置艺术、年画、漫画、实验艺术、陶艺、宣传画、招贴画等十几个门类的作品共283件进行综合陈设展示。展览规模大、作品多、门类全,作者年龄跨度长达78年,展示了40年来山东美术迸发出的强大能量。
展览中不乏在山东美术史乃至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性地位的经典作品:于希宁的《石榴》 、郭怡孮的《繁荣昌盛》等花鸟画寄寓新时期的美好祝福;张洪祥、王笃正、赵玉琢的《斗霸》 、路璋的《醒狮》等作品反映了历史革命面貌;王沂东的《古老的山村》 、王力克的《雀巢》、李翔的《父老乡亲》 、张望的《麦子》等作品展现了不同门类、不同视角、不同技法的人物画创作水平;版画、雕塑、水彩、壁画、综合材料、环境艺术、实验艺术等门类全面开花……
“为确保展览的学术质量,山东美术馆组织团队先后走访了近百位新老艺术家,综合各方意见、坚定学术立场,整理了山东美术40年有关文献,并制作了纪录片。 ”山东美术馆馆长、山东省美协主席张望介绍, “展览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面向未来,通过展览作为一个起点,年轻的艺术家能通过前辈艺术家的作品体会到山东美术创作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在这些特点上不断挖掘、整理、完善,以此来适应新时代审美的需求。 ”
追溯山东美术何以蓬勃发展的原因,千年儒家文化的基因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是美术评论家的共识。美术评论家刘曦林认为,“文以载道”的精神在山东美术家的身上一直传承着,而且成为始终没有忘记的格言和家训。美术评论家郑工指出,儒家的“文以载道” ,是要通过具体的形象去承担一种社会责任,山东美术家在创作题材和主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对现实的关注便体现了儒家的担当精神。儒家文化提出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尽善尽美”的艺术追求等哲学智慧,应该被今天的美术家更加深入地去挖掘、体悟,这样才能使艺术作品富有文化底蕴,而不是空有形式。
一面秉承传统,一面贴近现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新思想、新体验的增多,山东美术家在关注社会主题的同时,更加关注当代艺术问题,注重创作语言的个性。进入21世纪,材料的运用、观念的更新、跨界的融合,使得创新和多元成为山东美术家新的自觉追求。
山东美术教育更是成为改革开放40年里中国美术教育时代新形象的一帧剪影快照。系统的美术教育为山东美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我们希望,以此次展览为基本点,进一步推动山东更好地形成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比翼齐飞的良好生态。同时,可以进一步开展山东美术的60年、 80年乃至100年发展成果的研究与展示,不断推动山东美术事业的学术建设和纵深发展。 ”张望表达了他对山东美术事业的美好企盼。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