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展览资讯

“新考工记”具象阐释中法当代“匠人精神”

发布时间:2019-01-19 来源:中国艺术报

摘要: “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展览共分为“大美日常”“重塑空间”“对话五行”“造法自然”和“平面洞天”五个单元,以中法手工艺术家作品共存一个空间的展陈形式,为对话营造空间。

原标题:中法手工之美的“当代活性”



羽化(天然羽毛、木) 奈莉·萨尼耶

@Eric Chenal_ HEART & craftss



龟寿康宁壶(铜) 朱炳仁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1月11日至3月17日,“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受法国文化部授权从事法国手工艺对外推广的HEART&crafts公司共同举办,邀请了15位法国顶级手工艺大师与11位中国国家级手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和知名艺术家参与,共展出作品180余件(套) ,涉及陶瓷、玻璃、金属锻造、麦秆编织、榫卯、皮革、皮影、玳瑁、羽毛、折扇、折伞、褶裥、全形拓、凹版照片术、木版水印等。展览以中法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创新为主线,具象阐释中法当代“匠人精神” 。


展览共分为“大美日常”“重塑空间”“对话五行”“造法自然”和“平面洞天”五个单元,以中法手工艺术家作品共存一个空间的展陈形式,为对话营造空间。


“大美日常”单元中,甘而可、克里斯蒂安·博内特、罗兰·达拉斯佩和塞尔吉·阿莫鲁索以使用贵重材料(如漆、银、玳瑁和稀有皮革)闻名。克里斯蒂安·博内特是法国仅存的几位玳瑁匠人之一,玳瑁技艺在他的家族已经传承三代。他的创作不仅发挥了玳瑁的美学特性,同时也利用了该材质的有机属征。玳瑁的良好塑造性着实令人惊讶:将其加热至130摄氏度时,角蛋白在高温、潮湿和高压的共同作用下开始熔合成光滑平整的片状物,这使得人们可以使用一块很小的玳瑁来制作物件,这也是玳瑁工艺尽管受到限制但依旧能够延续的重要条件。


“重塑空间”单元中,大师级工匠打破了艺术品与功能性物品之间的藩篱,结合丰富的材料和形状的复杂性,以天赋和灵巧演绎出最意想不到的命题,创造充满想象的物件。展出作品中朱炳仁的作品《龟寿康宁壶》展现了中国精湛铜艺。“朱府铜艺”源于100多年前的清朝。改革开放后,朱炳仁和兄弟们在恢复祖业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铜建筑事业。他发明了熔铜艺术,铜液在一定空间内自然流淌而解形,给人变幻莫测、妙不可言的审美享受。此后,他又发明借鉴五彩、粉彩、珐琅彩等陶瓷装饰技法,发明了“庚彩” ,好似为古朴的铜披上了一层五光十色的外衣。


“对话五行”单元中,除去对技术的娴熟掌握和对介质的深入了解外,大师们还与自然界的基本元素建立了有启发性的对话。他们谦卑地观察自然,试验不同工艺,尝试他人未尝之事,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努力重现神话。制扇大师王健数十年来在对苏扇折扇的史料、出土文物、传世文物等进行研究、查阅大量文献古籍以及诸多学者、老艺人、收藏家的佐证基础上,逐步整理发掘了失传的明清制扇技艺。展览展出了他的《明式刻金扇》《禹门洞扇》等作品。


“造法自然”单元中,自然是许多精美工艺品的核心,也是羽毛、皮革雕塑家、稻草镶嵌艺术家,或者木制家具大师作品中最重要的灵感来源。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对话,他们创造了一个充满魅力、情感和幻想的世界。羽毛制作艺术家奈莉·萨尼耶是法国仅存的几位掌握古法羽毛工艺的匠人之一。她能够将人的情感通过羽毛创作表达出来。这些羽毛轻盈华丽,加上明艳、闪闪发亮的颜色,美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她将羽毛塑造成娇嫩的花蕾,描绘诗意的幻想或梦想的起航。


“平面洞天”单元中,大师们以不同的方式和视角赋予雕刻、印刷以新的生命。从浮雕纸张到凹版照片术,从纹章雕刻到手工墙纸,从木版水印到传拓,艺术家们重新审视古老的技术,将它们应用于新的主张,在全新的纬度中为参观者提供新的艺术体验。刺绣艺术家林霞在台绣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纯艺术化的创作实践,成功衍生出“纤艺绣” ,将生物、艺术、刺绣的概念一体化,形成独特风格,显现出独具台绣特色的新流派。


这些艺术家们的技艺或源于家族传承,或师从名门,都有着数十年的积累和磨砺,承得技艺精髓,与此同时,他们以大胆创新而成为各自领域的时代翘楚。他们的作品或于工艺、或于形制、或于材料,自觉融入当代的气息,因此既具有传统的根基,又带有当代的审美,由此呈现传统手工艺的当代活性。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