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次展览分别从“治世之功——宣笔” “松烟不朽——徽墨” “寿越千年——宣纸”“玉德恒久——歙砚”及“文房清供——怡情雅趣”五个方面,以多种表现形式立体展示各具特色的安徽文房四宝文物珍品.
原标题:山水养清气 纸笔耕砚田——安徽文房四宝精品亮相中国园林博物馆
清代翁方纲铭圭形端砚 蒲波 摄
一个“徽”字,孕育着“山、水、人、文”“笔、墨、纸、砚” 。安徽作为宣笔、徽墨、宣纸、歙砚的故乡,“四宝”俱全,有着集文房用具于一地的特殊文化地位。包括御制棉花图诗墨墨模、描银填金龙凤朱笺——清曹振镛《行书八言联》 、唐代多足砚、清代翁方纲铭圭形端砚在内的安徽文房四宝珍品文物133件(套)进京展出,其中大部分文物均为首次进京,为北京观众呈现了安徽文房四宝流传千年的历史传奇——3月22日至6月2日,由中国园林博物馆、安徽博物馆和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共同策划的“山水养清气纸笔耕砚田——安徽文房四宝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本次展览分别从“治世之功——宣笔” “松烟不朽——徽墨” “寿越千年——宣纸”“玉德恒久——歙砚”及“文房清供——怡情雅趣”五个方面,以多种表现形式立体展示各具特色的安徽文房四宝文物珍品,透过传统书写用具展现中华民族的文明历程,再现怡情雅趣的文房清供文化,让广大观众对安徽地区文房四宝的文化渊源与美学价值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展品中,“道光戊午”款木管抓笔笔管粗短,专用于书写榜书大字;清代红木杆提笔色调深沉、大方稳重;还有牛角杆斗笔、竹节杆中楷笔、骨杆大楷笔、翡翠杆毛笔、菠萝漆杆斗笔等材质丰富、形式多样的宣笔,勾勒出宣笔精工细作的历史。
“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 ”徽墨始于唐代,其墨“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 ,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于一体,深受贵族文士的喜爱。“御制棉花图诗墨墨模”的原墨模是依据方观承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进献的《棉花图》仿制的。上有御制诗题字“乾隆年制”字款,共计16幅,表现了从棉花播种至练染的整个生产劳动场面。展出的此套墨模是安徽休宁胡开文于光绪年间由王绥之、王寿荣翻刻,无年款,加“两淮贡墨”款,墨面增加有回纹边饰。展览还展出了老胡开文佛像墨、地球墨复制品、黄山集锦墨等,展现了徽墨制墨名家对制墨工艺尽善尽美的追求。
宣纸因为易于保存、经久不脆、色泽不变、不蛀不腐等特点,有“寿越千年”之誉。展览中的曹振镛《行书八言联》 (描银填金龙凤朱笺)系选洁白绵纸,先以胶矾作底,再涂血丹,复又如此,然后上银朱,仍以矾水盖之,置荫地晾干;制成朱笺后,再以泥银精工描绘祥云、蝙蝠、飞凰、腾龙、牡丹、火球等图案轮廓,最后用金笔加绘体面、暗部及重影部分。纸面金银互映,色调热烈喜庆,气格富丽堂皇,图案古艳迷人。其他展品如《吴山涛书法折扇面》 (赤金笺)虽已传世300余年,画面却依然亮润如新;沈荃《行书临兰亭序》手卷用整幅白薄茧纸书就,纸平色净,质地细腻,帘纹纵横,落墨呈半渗化状,属于最上乘的御贡茧纸标本;刘墉《行书七言联》(双色印菊花蜡笺)选取优质的绯色蜡笺,先用金银色套印出图案的大致轮廓,再进行二次装饰,辅以藤黄色勾描加绘细部,画面精美饱满。此外,还展出了徐悲鸿《行书四言联》 (阔帘纸) 、金长溥《行书十言联》 (描银钩墨云龙朱砂笺) 、郑孝胥《楷书八言联》 (鱼子金橙红联纸)等。
此次展览不仅生动复现古人的“文房雅趣” ,同时通过开展文房四宝书写体验活动,旨在让观众重拾笔墨,体验传统书写的无穷魅力,感受笔墨纸砚与文人园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升展出文物的内涵价值和延展度。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