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次展览以“艺事非烟”“西风东鉴”“丹青意志”“承前启后”四个单元,集中展示卢是生平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油画、素描、版画、书法、篆刻以及相关珍贵美术文献共200件。
原标题:追求东西方和谐与精神融合的理想——记“艺久情长——卢是百年诞辰美术文献展”
卢是继承了林风眠等第一代中国现代美术开创者的艺术精神,追求“东西方和谐与精神融合的理想”。
自画像(铅笔) 卢是
“善群:震后人平安,我家住房有裂未垮,不再大震,还可凑合住,若再大震,危矣!……地震期间,白天我仍在家里作画,地动山摇笔未停,年近六十,似乎会不怕死了。 ”这是吴冠中在唐山大地震之后写给卢是的一封信,展陈于中国美术馆正在举办的“艺久情长——卢是百年诞辰美术文献展”中。
卢是是谁?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青年时师从林风眠、吕凤子、潘天寿等大家,擅长油画、中国画、版画、书法和篆刻。在他的艺术教育和创作中,潜心研究并致力于融铸中西艺术之长,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艺术佳作。本次展览以“艺事非烟”“西风东鉴”“丹青意志”“承前启后”四个单元,集中展示卢是生平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油画、素描、版画、书法、篆刻以及相关珍贵美术文献共200件。
谈及展览的缘起,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当我们梳理百年中国美术,在许多踏实耕耘、辛勤探索的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的作品和生平中,常常有一种仿佛“挖出矿场”的惊喜。那些深深烙上中国文化印痕的中国画、书法,那些饱含写生激情和对西洋绘画富有求索精神的水彩、油画,那些带着新兴木刻运动精神的版画……使我们可以清晰地探寻到一条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之路,看到先辈们踏着荆棘奋力前行的脚步。这些令人敬重的先贤中,有的家喻户晓,声名远播;有的则不为广大观众熟知。然而,他们的客观存在都不得不令我们将研究的目光转向他们。卢是先生就是一位值得研究的教授、艺术家。
1918年8月22日,卢是出生在江西寻乌县卢屋村一个半耕半读的传统知识分子家庭。1936年,他考入国立杭州艺专预科,预科二年级时选择图案系就读; 1939年升入国立杭州艺专本科西画系。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他随国立杭州艺专从江西贵溪辗转迁往湖南长沙、贵州贵阳、云南昆明、昆明呈贡县安江村、四川璧山县天上宫、重庆青木关镇松林岗等地。1942年从国立杭州艺专毕业后,卢是就加入民国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玉门关、酒泉、兰州等地临摹绘制了诸多壁画,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创作了大量实景速写。
首都新建的民族文化宫(油画) 卢是
展览展出一组卢是的青年时期自画像,颇有意思:或者表现富有青春朝气的脸庞,或者目光深邃、似在沉思,或者用纷乱交错的线条来表现苦闷的心情,或者画一张夸张的长脖子模样,偶尔再把自己画成英俊潇洒的美男子……卢是心中的自己总在变化,笔下的自己随着变化。他在国立杭州艺专攻读期间,创作了《甘地》 《托尔斯泰》《罗丹》等一系列著名人物单色版画。他创作的甘地戴着眼镜、低头微笑,老年托尔斯泰胡须飘逸、眉头紧皱,罗丹目光炯炯,看着远方。在国立杭州艺专毕业后的版画创作中,卢是在民族题材、乡土题材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单色版画《哈萨克》呈现出马匹和骑马者的动势, 《蒙古女子》 《蒙古族女子》着重刻画了妇女的民族服饰和神态表情, 《归途》表现了拉着牲口艰难行进的底层百姓的背影。同为单色版画的《反饥饿》颜色大红,画面左侧有握着火炬、武器的手,还有攥紧的拳头,画面主体部分拄杖老人瘦骨嶙峋,身旁的男童骨瘦如柴、正在乞讨,那“一碗米饭与筷子”对于饥饿的百姓来说如“发光发热的太阳” 。
卢是的敦煌收获是展览的一个重心。展览展出了他的《临敦煌莫高窟北魏壁画经变故事图(上) 》 《临敦煌莫高窟243窟北魏壁画(下) 》 ,敦煌人物速写如扶杖背褡裢老人、持物男子,敦煌人物写生如戴花帽女孩、戴尖帽袒右臂蒙古族妇女、蒙古族妇女背身像等作品。他还有心画了一幅张大千1942年在莫高窟写生的人物像,毛笔墨线勾勒的《张大千写生像》上张大千的头发凌乱、胡须很长,围巾甚至比大衣还长,正在走路的张大千似乎在思索什么。在这幅画上,除了张大千的全身人物像,一旁还出现了一个不同脸部观察角度的侧面头像。当敦煌岁月在卢是的记忆里沉淀之后, 1945年,他在四川璧山绘就了重彩画《敦煌五种民族图》 ,其中的一幅《送妻转娘家图》中,骑在一头黑驴上的母亲身后绑着一个小孩,怀中抱着一个婴儿,在行进中仍在哺乳。
新中国成立的那年冬天,卢是在拙政园创作了设色版画《解放区的儿童快乐多》,图中“斗地主” “挥国旗” ……快乐的表情到处在;其他设色版画如《丰收》 《牛郎织女》 《播种》 《草原之舞》等展现了新社会中百姓快乐生活的场景。他的作品《送肥下乡》《秋光丰收日》 《耕大地》 《竹山女工》《引水上山》等表现了新中国的生产劳动场景;另有儿童题材作品,如《春光好》中粉红花海中师生愉悦游览, 《交流经验》中红领巾鲜红抢眼, 《小生物爱好者》童趣盎然。
1959年8月,应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单位邀请,卢是赴京绘制反映新中国建设题材油画,他创作了《首都新建的民族文化宫》 《北京火车站》 《北京大前门》等作品。而在这一年,卢是的另外一个重要系列创作就是关于拉萨通航的油画人物写生,他表现了伸出双手准备接受哈达的飞行员、正在敬献哈达的藏族人民、昂首挺立的藏族女子以及端茶的年轻西藏女子。
引水上山(中国画) 卢是
从1979年开始,卢是作了很多山水写生,致力于创作山水画和书法作品。吴为山认为, 《黄山天下奇》 《巴山夜雨图》 《峡谷云腾》将现代主义绘画重视艺术语言探索与传统文人绘画强调内在心灵感受和意境表达相结合,作品呈现出的意境之美、笔墨之美、自然之美、崇高之美让人观后为之震撼。卢是先生的艺术形式不仅源于西方现代主义理念与方式,更源于书法。他在书法创作与教学中尤重章法与字的结体,也就是常说的“构成” 。他回忆道:“我曾经在大学三年级时去拜访卢先生,他主动与我谈论书法,并展开祝允明书法帖,对‘江流’二字的形式进行深入剖析,以‘点’的排布详尽地阐述其观点,认为书法之抽象美可为绘画借鉴。时隔30多年,我记忆犹新。卢先生许多观点和见解也化为我们的艺术追求。 ”
纵观卢是先生艺术之路,他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在民族灾难深重、颠沛流离的岁月里奋力探索,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锋与激活的情境中逐渐展开并日臻成熟。他继承了林风眠等第一代中国现代美术开创者的艺术精神,抱定“艺术革命无涯,要中西并重的艺术信念” ,追求“东西方和谐与精神融合的理想” ,将自己的人生信念与艺术理想紧密相连,终身寂寞坚守,不懈追求至高的人生和艺术境界——吴为山在展览前言中如是评价。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