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展览资讯

2019「第三届新艺潮博览会」巡礼(凡哥视野述评)

发布时间:2019-11-07 来源:张雄艺术网

摘要: 2019年11月1日(星期五)下午七時,2019「第三届新藝潮博覽會」在香港中環PMQ元創坊正式拉開帷幕,在當下香港特别時局環境下,充满旺盛生命力的绽放,如期開幕,歴時四天展期觀者如擁,令人興奮神奇。

陳帆-又川






2019「第三届新藝潮博覽會」執行人、新藝潮博覽會創始人黄白露致開幕辞。


2019年11月1日(星期五)下午七時,2019「第三届新藝潮博覽會」在香港中環PMQ元創坊正式拉開帷幕,在當下香港特别時局環境下,充满旺盛生命力的绽放,如期開幕,歴時四天展期觀者如擁,令人興奮神奇。「展覽分為三大系列,分别為國際藝術家系列,多元系列以及特别計劃系列」。


我首先在本展的首领白露身上感受到勃發的生命活力,同時感受到「是次博覽會約有100位藝術家」在入塲装展的熱浪滚滚而不同凡響。在「國際藝術家系列内,62位參展藝術家来自多個不同地方,如中國内地、日本、台灣、德國、法國、波蘭、南韓、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南非、瑞士等」,這批大多年輕人(含少數的五十歲左右中年者)的藝術家,組成的展團,不僅活力無限而更關鍵的是藝術造化自由奔放而毫無功利與商業色彩,是香港歴來大型藝展所難以相比的,其鲜明特徵是:個性原創性强,藝術造化情懐真純,現當代時代性突出。令本席特别留意到參展青年藝術家陳頌欣小姐在「博覽講座系列」中主講了《藝術與心靈健康》,她鲜明地揭示出了「藝術如何治療我們的情感,我們如何將思想和能量轉為藝術形式」的主張。

 

藝術家的生命價值

 

陳頌欣她率先講出了個人創造藝術的心聲:「我是本地藝術家陳頌欣,2015生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作品多以畫作陶瓷或裝置藝術呈現。很高興受邀去做這次的分享,我相信人也喜歡喜樂和平正面的感覺,但做創作精神健康是必須的嗎?


陳頌欣(Joanne CHAN)繪畫作品。


做藝術不一定要精神健康。下面2個例子:(1)梵高(1853年3月30日至1890年7月29日)享年37歲,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一生和他的精神疾病鬥爭,與痛苦角力,抑鬱症頻繁發作,據某些說法,亦顯露躁鬱症的症狀。但他亦是表現主義的先驅,深深影響了20世紀的藝術,尤其是野獸派和德國表現主義。是世上著名和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2)草間彌生,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畢業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女子學校,日本女藝術家,有『前衛的女王』之稱。1957年,她移居美國紐約市後,開始展露她的前衛藝術創作。草間彌生從小就應對著嚴重的心理困難,她曾提及自己的藝術主要是受自身心理健康狀況啟發。曾經我做作品都就著外界的事情作出不同程度的表達和探討,但後來開始對事情本質的過程感到興趣。關於情緒我們是如何面對這個過程呢?是什麼的情緒影響着我們的選擇,而選擇又如何令到下一件事件的發生,最後又回到情緒的感覺和選擇。做藝術不一定要精神健康。你想做藝術時,你自然會做藝術。在英國留學的第一年和教授的一次對話,留意到了自已喜歡看外國人的薄唇,追溯到起因是小時候有一長輩曾對我說我的嘴唇太厚了不漂亮。而華人世界對女性的目光也是標榜櫻桃小嘴為之好看,小時候的我就認定了自己是不被肯定的。當在發現這個之後,我便進行了一個藝術項目,畫了很多外國人的嘴唇並將這些串連成為一段短片,透過這個過程我重新發現自己如何因外界的聲音來自住的去定義自己。並了解定義是什麼一個概念,原來人很容易被自己所相信的定義局限。就這樣一個發現,我和自己重新連結上。藝術療癒在於願意接受自己的情緒,與之共存並一起做些什麼。」


陳頌欣小姐進而闡述説:「當我們被自己的情緒主導時,逃避感覺的來源,會使我們的行為出現偏差,最後又導致和自己所希望的不同。人經常在這個循環中活着。記得小時候玩過模擬市民,當你很想得到什麼劃成為什麼你會叫你的模擬市民專注去做能夠達成目標的事情。但在現實生活裏,我們或許會被很多其他目標以外嘅事情拖拉着,舉步維艱。究竟是世界和我們在對抗,還是我們自己和自己在角力?身而為人,我們總是會有感覺的,感覺並不是洪水猛獸,感覺是珍貴的,擁有感覺,我們會感覺到真實。但如何與喜怒哀樂一起共處,卻不被情緒掩蓋着真心,是一個每人都需要自己修行的過程,也只有自己能夠跨越自己設計給自己的障礙。在做藝術創作時,我會從一個情緒進入到另一個情緒,與之共存,當穿越了一個以為肯定的感覺或定義後,那種重新發現的喜悅,是珍貴無比的。藝術感動人是因為真實和有感覺。情緒很像洋蔥,當我們願意誠實面對自己,一片一片翻下來,我們會發現感覺下面還有另一種感覺。在我們前進時,我們會明白,我們會放下,我們會回到最初,我們會遇見愛。做藝術不一定要精神健康。作為一個人我們或許會嚮往內心平和,離苦得樂。羅丹曾説過: 最重要的是,是要受感動,是去愛,懷抱希望,去感受恐懼,去生活。在當個藝術家之前,先當個人。」


令本席深感她的論題《藝術與心靈健康》的智能探究性和核心論點「做藝術不一定要精神健康」耐人尋味的精神神秘性。


夲席之所以不耐其煩地導引出陳頌欣在本届新藝潮博覽會博覽講座文稿道出了:人類的藝術造化妙不可言的靈性和藝術家造化原創的悟性。這應確定為人類社會對藝術造化最真實的認知。藝術的非理性指的是宗教與政黨最不希望看到的那種来至人的靈魂的非自在狂舞與濃重悲愴喜悦色彩的奏鳴。


在展格裡見到他們






陳燕雲(Chan Yin Wan)作品。


陳燕雲(Chan Yin Wan)作品。


陳燕雲(Chan Yin Wan):她自2003年起學習西洋畫,2008年修畢香港藝術學院的純藝術文憑課程式,2009-2010年修畢香港黄大仙聖公會義務導師培訓課程。陳氏自2008年起舉辦個展,亦參與香港本地和海外多個聯展,、澳門、深圳、上海、包頭、台北和韓國首爾及星加坡等地。作品曾在第二及第三届水墨藝博和Affordable ArtFair展出,她曾協助主辦水墨工作坊和出任義務導師等工作。曾獲獎項:2018年獲韓國亞细亞美術賞大獎2009年起專注現代水墨創作。


她的藝術主張:「我的畫題以心弦系列來命名(innernature),畫是無弦之聲,感動人心。我希望自已的人生如水,遇冷變成冰,遇熱變成氣,即使受到污染也能净化,懂得沉澱,懂得昇華。本質卻始終不變。故畫作主要以水為兰題材,如大海、漩渦、冰川、瀑布、雲霧等等……。水是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卻可以滴水穿石,可以削平山川卻堵不住流水,它一點一滴地積蓄力量,永遠向前,躍成瀑布,滙成大海。水是生命之源同是大自然的一道風景。我借着對水的描寫來探索自已的内心世界。心弦54和心弦65是以瀑布為題材。色調以黑白灰為主,用最輕的筆墨,讓畫面純粹澄明。串串落下的流水刹那都在變化,正好反影人生的無常變幻,同時也蕴藏無限生機,生命力不可思議。我希望作品呈現在觀者面前,透過畫面可以洗滌心靈,讓生活節奏緊凑的都市人,有一刻的身心鬆馳和寧靜。」


廖井梅(LIU Cheng Mui)作品。


廖井梅(LIU Cheng Mui):她生於北京,接受正統的藝術培訓,畢業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其後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修讀一年後考獲獎學金留學前蘇聯。1996年畢業於俄國國立蘇里柯夫美術學院,獲藝術碩士學位,及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她擅於繪畫油畫及版畫,將具象寫實的技巧融合抽象的視覺空間,呈現一種在現實與虚幻之間交接的獨立畫風。井梅現時從事繪畫創作及藝術敎育,並積極参與殘疾人士之藝術教育。她曾參加多個展覽及比賽並獲得傑出成績。


她的藝術主張:「我喜歡借人體表達內在的心靈感受。人體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存在, 人之美包含着人的技巧智慧力量氣質品格等内在因素。人體并不只是顯示一種肉体的純然感性美,他在任何时候都交织着形体结構的穏定感,表现着力的旋律。達芬奇曾说不要给你的叙事畫中的人物堆積大量事物以致妨碍人們觀看这些任務的形状和姿态 因為形状和姿态才是他们的精髓。達芬奇说一个优秀的畫家因描畫两件重要的东西人和他的思想意图 思想意图 必须借助体态和四肢的动作来表现的米開朗基羅:人體是最自然真实的表現大師的智慧给我很多啟發!」

 

黄家偉和本複審評判、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客席教授鄧海超博士。



黄家偉(0wen W0NG Kai Wai)繪畫作品。



黄家偉作品


黄家偉(0wen W0NG Kai Wai):黃家偉(Owen)1976年出生,香港大一設計藝術學院畢業,擅長油畫,並從事藝術教育及推廣工作逾20年, 近10年專注現代水墨創作,師從陳寶珠老師、林天行老師、陳成球老師、劉國松教授、皮道堅教授、石墨教授等,於2012年創立國際青少年藝術家協會。并於2017年創出「浮生皴法」,以此皴法創作出一系列作品「浮生聚能–探索」.今年4月,黃家偉以「浮生聚能」為名作個展,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教授觀賞後「讚揚家偉的當代水墨作品很強,很有意思,跟時代很近,個人風格很清楚。他同時讚賞家偉獨創的『浮生皴法』很有創意,技巧很成熟,可以推動現代水墨的發展。他的作品主要以海洋及宇宙為題材,表現自身内在的感悟和滲透空間的能量。」


他的藝術主張:「熱爱海洋及宇宙,深深印在腦海中,2017年獨創作出「浮生皴法」,並是首位以「聚能」為主题的現代水墨畫家,带出正能量,黄家偉每幅作均有着强大的正能量,平行中和,以心靈去探索萬物。」


楊國芬(Kathleen WONG):1985文學士,香港中文大學,200藝術碩士,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2014 藝術博士,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楊國芬於香港出生及成長,於大學時期隨劉國松教授習現代水墨,自始從事現代水墨藝術創作,曾舉辦多次個展及參加多項海內外聯展。現為香港現代水墨畫會董事,香中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兼任導師;2001年著《寫生日記》一書。展覽摘要:2010 中國觸覺──香港水.墨.色,中華世紀壇,北京;2012 匯墨高升──國際水墨大展暨學術研討會,台北;2014白線的張力──現代水墨展,山東博物館;傳功──劉國松師生展,台北;2015 大愛無疆——香港首屆國際女性當代藝術展,大會堂低座;水墨藝博,會議展覽中心;2016水墨藝博,會議展覽中心;2017 全球水墨畫大展,會議展覽中心;台北國際水墨展,台北;香港當代藝術展暨香港癌症基金會慈善拍賣,會議展覽中心;新藝潮,元創方;2018 全南道國際水墨雙年展,全南道藝術文化中心,南韓;當代香港水墨大展,中央圖書館;滬港澳台繪畫聯展,劉海粟美術館,上海;火炭藝術大師創作展,A.I.M.,火炭,香港;2019 墨尚香江 —— 香港現代水墨畫台北邀請展,博愛藝廊,台北;香港當代藝術展暨香港癌症基金會慈善拍賣,會議展覽中心。




楊國芬(Kathleen WONG)繪畫作品。


她的藝術主張:其創作以「混雜」為理念,既運用傳統中國繪畫工具,又運用現代科技和工具,例如電腦,掃瞄器,印表機,回收銅線等,務求串聯遠古和現代的思想,創造「混雜式」的中國藝術。我愛手繪高空視角的山水,把從航拍機、谷歌地圖、國際太空站下望的景象,加入隱隱約約的香港「火星文」,示現科技如何改變人對山水的理解;也愛把手繪作品以電腦軟件調整和加效,使成為電腦水墨圖像,再把兩種圖像「混雜」,示現當代香港東西文字混雜的文化現象。另一方面,也愛把回收的銅線混雜枯毀樹頭,立體示現饒富靜謐和詩情的中國傳統山林意境,從而探究傳統山水美學和當代環保意識「混雜」的可行性。從其創作,可見其「生、死、再生」的自然循環觀,是傳統「天人合一」哲學的延續版;更見她每以現世生活經驗入手,回應當今環境和社會現況,表出其對「混雜」狀況以及文化同化的關注。




李澧榆(Zoe LIU)繪畫作品。


李澧榆(Zoe LIU):她是来自美國檀香山藝術學院擔任教學的藝術家,她畢業菸夏威夷大學马诺阿主校,獲得藝術學士學位。她的作品主題圍繞兒童通過遊戲探索世界,因為她認為自由遊戲時間(由兒童自已發起、輕鬆和自願的)業孩子的發展和成長至關重要,有利他們培養出想像力和解难能力。


Zoe LIU曾獲夏威夷大學马诺阿主校傑出繪畫及數码藝術學生奬(2014-2015年),并獲選参加十多個不同的國際展覽。


她的藝術主張:「創作的心路歷程:新的一批作品叫做Surrounded 作品畫面當中有黑暗有光明,但黑暗永遠在小朋友的背後。想用作品思想在黑暗世代裏,下一代要背負更多的包袱, 被黑暗包圍着,如果你願意去選擇的,話,你會知道光也一直存在一直圍繞着我們。畫中小朋友是比喻下一代。而這批下一代正為我們種下希望和光明的種子。小朋友冇樣貌是因為想在留給觀眾想像忖摸情感嘅空間 同時令觀眾更加Focus身體語言同畫面想帶出的訊息  。到現在在夏威夷的藝術博物館裏作教育的工作,我回想起在香港教育當中從未接觸過大自然 跟莫說尊重大自然,相反更被大人責罵dirt是污糟的,但現在在夏威夷學校是鼓勵學生到戶外經歷接觸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學習,play in the dirt, messy play所以取圖畫面想跟香港的小朋友家長嘅觀眾去分享這個訊息。」


彭靜君




彭靜君(PANG Ching Kwan EIizabeth)作品。



彭靜君作品2


彭靜君(PANG Ching Kwan EIizabeth):彭靜君生於香港,她是一位本地畫家,自2000 年彭靜君有幸師從著名老師:林天行、 胡宇基、吳觀麟、孔慶藝、 韋勁敏、黃家偉和陳成球等等老師學習中国水墨畫、油畫、水彩及現代水墨畫。 彭靜君自2008年參與十多個香港水墨聯展。最近鑽研現代水墨技法創出自己的風格, 並入圍第三屆新藝潮博覽會及2019 年度大華銀行水墨藝術大獎最後評審名單。彭靜君熱愛大自然, 她的作品探討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歷煉璀璨人生和堅毅人生。她期望透過作品令觀眾反思.  她說:「樹木年輪猶如記下人生的過程,留下痕跡.」


她的藝術主張:「點滴人生系列:自小便喜愛樹木的年輪,感覺是大自然美麗的印記,像人生般説出一個個不同的故事。 使觀者反思自己擁有的一個實在而又帶變幻的人生, 產生共鳴;堅毅人生系列:年輪山脈系列説出每個人也在爬自己的山。向著自己的目標和夢想進發, 但不論我們的目標或夢想達到與否,回首一看,我們必會為所行過的路引以為榮;璀璨人生系列:我熱愛大自然。木的年輪是生命的印記,包含著永不磨滅的生命力。 就像我們經過失望,挑戰,順境,逆境和誘惑後對自己更了解,變得更美好的今天.  珍惜各種境遇,讓生命呈現最美的狀態。」


綜評:夲席首先向以上:陳頌欣(Joanne CHAN)、廖井梅(LIU Cheng Mui)、陳燕雲(Chan Yin Wan)、黄家偉(0wen W0NG Kai Wai)、楊國芬(Kathleen WONG)、李澧榆(Zoe LIU)、彭靜君(PANG Ching Kwan EIizabeth)表示由衷地赞賞和敬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廖井梅(LIU Cheng Mui),她是一位在本港學資很高的藝術家和十分稱職的教授,因為父輩的關係,很熟悉她的家境。她為人的德性和治學的深厚,令業界赞頌。另一位李澧榆(Zoe LIU)她来自美國,依然是一位推廣美術敎育的敎師,第二届夲席見到她便印象深刻,是次再見面感覺到她更加成熟而優長倍增。再以下本席結合這幾位參展的香港水墨藝術家著重談現當代水墨, 展示推廣和交流,具有很强的異國地域性及藝術家直接参與性。本席覺得焦點是亞洲水墨造藝視野或者説東方水墨造藝視野,带来的關注。有三個元素是值得研討的:(1)古法心源的中華根;(2)觀念手法的西化滙;(3)水墨質材的異同差别。本席以為,現當代地域性演變来看,即是現當代水墨繪畫的「同與異」:都明顯溶入了西方表現主義手段,其中還顯露出了現代後的線型的组合性與肌理的任意性,前者交替叠加,後者印象微化增减。本席以為:本港水墨藝者的水墨張力鋭度是具優長的。 在水墨造化細部用墨中的新表現主義很注重水墨的根性,却是很值得關注的重要話題。崇古又非復古的命题在全球水墨界仍是難解之題,本席認為:看畫構的細節,其中亦包括肌理成型的根性分寸限度。 港水墨的現當代性,主要考究:擴張。這正是香港水墨獨具魅力的長優。  繼往開来,是任重道遠的愿景。期待深化激進又不失稳妥的古法心源的更新構築。衷心祝福是次参展的本港水墨藝者的携手共通和造化!


在格子里的例外


在2019Art Next Expo第三届新藝博覽會上,有俩位藝術家格外讓本席注意,他們分别是:香港的關於社會人文的專題輕年攝影師Kasper Forest,他也是夲届格子裡的參展人,全部是關於「ConflictHongKong」的紀實系列。夲展組方介紹説:他在「探討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問題。除了香港本土居民外,也拍攝了不少居住在這座城市中的少數族群,以攝影作媒介反映他們生活上的種種難題。此外,香港有很多東西正在迅速消逝,從文化、社區、以至傳統工藝等。」Kasper Forest認知道:「我希望藉這系列作品為這些邊緣群體發聲,向世界展示這座城市的『真實』情况。我的最新項目是關於香港LGBT的『#lmmediateSexuality』。」



Kasper Forest紀實専題攝影作品(菲林)。



Kasper Forest曾在内地和香港舉辦過展覽,他從2011年開始沉迷於菲林攝影。本席以為他在香港,是一位極少見的地道的菲林照相紀實攝影師,受到格外關注。熟悉香港攝影發展史的人,都知道香港有兩個很有名氣的攝影雜誌《攝影家》和《攝影畫報》,兩家雜誌的主編,都是我們很值得敬仰的攝影老前輩陳跡先生和麥烽先生,早在九七回歸前的港英政體時期,這兩刊對中國大陸攝影業的不少攝影人,都有很深的影響。陳跡先生作為老資格攝影家,他辦刊很不容易,並常進入大陸各地進行攝影創作和帶港澳攝友團隊采風,《攝影家》完全是由他鼎力而確的一把抓刊物,恐因體質不佳不堪重負及年事進入老齡又無繼人故停刊。麥烽先生對寫實攝影(內地通謂非新聞紀實攝影)的偏愛和熱衷,並不減早年他做新聞攝影的志趣。在麥烽先生的晚年離住前這十年當中,他主理的《攝影畫報》的圖文編欄發刊中,已明顯對寫實攝影投入了很多的熱誠,並逐步加強對內地寫實風的納吸,從而帶動了內地一批寫實攝影家的堀起,而在攝影聯誼交流攜手采風活動中,除了風光民俗人文攝影由於互動,使香港沙龍攝影發生了衍化,最明顯的特點是,它的社會人文價值得以加強,娛閑的雅風變得多少有些理性而凝固。在香港的當下可見到新一代更加年輕的菲林照相紀實攝影師Kasper Forest出現,如果麥烽先生九泉之下有靈知他的存在一定十分欣慰。


關媄穗博士在回答陳帆又川的提問。


我講的第二位人是關媄穗博士——現為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老師當代水墨藝術究院高峰班第二屆的學生. 擁有中醫學博士學位,中國法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繪畫心理分折師文憑. 現為媄之善堂國際顧問有限公司董事,媄之善堂文化創辦人,中國律師及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英國中國針灸師專業協會註冊成員,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校長會員,港澳深圳市僑聯聯誼會副會長,亞洲董事會成員,澳門民航俱樂部榮譽會長,澳門民航足球俱樂部榮譽會長,香港交通安全隊新界北總區屯門區指揮官,屯門商會副主席,蔡李佛北勝名譽會長,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會員,2019年被邀請擔任旅港關氏宗親會會長。顧問業務包括:醫藥、內地及香港法律、房地產行政、教育及文化產業。她是連續两届参展的水墨藝術家黄家偉的同學。


本席問及到她為甚麽没來參展?為什麼今次不參加展覽?她回答説:「因為現正創作中,這個新的系列有關於中西醫學結合,把兩者的優點和互補的特性帶出來,希望能學以致用,綜合從前臨床研究的成果投放在現代水墨畫裏面,給賞畫者對医學治疗有一個新的想法新思維,多角度的想像空間。第四届吧!我會參展。」


但媄穗博士對黃家偉的一幅作品《浮生聚能 新大地之初(1)》非常喜歡並給予了評語;「一直走進展覧場走了一圈,不自禁的又回到這里被這幅畫內的宇宙之間的神秘力量所吸引,所以我認真的凝望着,然後再閉上眼睛感受一下這股無形的力量.望進去發現到有一層一層不斷變化的黑與白凝聚的透視層,這個法眼好像給我一種自由進出想像空間,超越時空宇宙無界限. 而在他的畫中看到一種獨有的浮生皴法原來是他2017年所創的,這種努力不懈創造的精神,非常值得學習和表揚的。」


陳帆又川和新藝潮博覽會創始人黄白露在展塲。


2019年11月5日由香港文心公關顧問有限公司代新藝潮博覽會發佈播報:「第三屆「新藝潮博覽會」已於中環PMQ元創方圓滿閉幕。面對近月以來香港社會處於緊張狀態,第三屆新藝潮博覽會仍獲得一眾來自海內外的藝術家、藝術收藏家與一眾藝術愛好者鼎力支持,一連四天的展期入場人數仍錄得逾35,000人次。 四天展期內,到訪新藝潮知名人士者眾,計有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前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商界知名人士盧永仁博士、星島報業集團行政總裁蕭世和、前《晴報》總編輯潘少權、《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專欄作家兼新藝潮藝術家陶傑、大律師盧敏儀與夫婿孫敬安、資深藝人胡楓、前港姐梁佩瑚、「恒生新抱」何倍倩等,場面星光熠熠。今屆藝術品銷情理想,幾乎是去屆的兩倍。幾位海外藝術家表現尤其出色,當中波蘭藝術家Kamila WOJCIECHOWICZ-KRAUZE、瑞士藝術家Sève FAVRE、德國Pia KINTRUP、日本藝術家淺野綾花、韓國藝術家KIM Sori、馬來西亞藝術家Cristjen LAI等,均深受藝術愛好者歡迎,錄得令人鼓舞的銷售成績。由著名藝術家鍾大富策展的特別展覽《再遇岩彩》,所有展出的藝術品全數售出,鍾老師策劃的另一個展覽《版畫為先》,觀眾對內地、台灣、香港的版畫好評連連,售出約七成展品。」


2019年11月5日香港道風山書院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万能发帖软件 www.teamczyx.com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