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第三届EAST-科技艺术季在中央美术学院启动。本届科技艺术季以“新时代的全球科技艺术全景”为主题,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协同进行。
原标题:“黑”到深处自然多彩
行进 后藤映则
图片由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平台提供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你是否仍会被诸如“艺术‘黑科技’ , 3分钟变身的‘飞行汽车’ ”“脑洞——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之类的标题吸引?伴随着“数字革命”在过去40年的兴起,科技早已渗透到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各个艺术范畴,展览上AI、 AR、 VR、裸眼3 D全息投影等技术已屡见不鲜,近年来艺术家们又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触角延伸到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上,这一系列变革给传统艺术家提出新的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黑科技”如何跳出其固有的领域与艺术从跨界走向深度融合?它在带来更新奇的观展体验之外,还能否触发更深刻的思考,唤起人类情感上更深层的回应?
近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第三届EAST-科技艺术季在中央美术学院启动。本届科技艺术季以“新时代的全球科技艺术全景”为主题,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协同进行。活动包括3场学术会议、4个展览、 4场工作坊及若干场讲座,邀请来自12个国家的50余位艺术家、理论家、科学家及30余家知名科技企业代表,梳理全球科技艺术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创作成果,交流和讨论全球科技艺术教育的相关经验和方法。
跨界,带来各种可能
“整个艺术的发展跟科技一直是密切相关的,从摄影到电影的发展史既是一种材料科技的革命,也是一种造像技术的革命,所以技术史跟艺术史其实从来都不可分割。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说,雕塑领域很早就发展出了动态雕塑,它是由可编程的矩阵操控的,各种感应器的加入让它成为交互艺术、互动艺术,而当录像艺术遇到互联网之后发展出了网络艺术,就是网上的互动艺术,网上的互动艺术积累出数据慢慢又成为数据艺术,在这个基础上又发展出了跟人工智能有关的艺术,也就是我们说的AI, AI到了城市变成智慧城市,继而延伸到智能制造领域,又衍生到生物艺术、生态艺术,其中大量涉及到零能耗、节能、环保、环境友好型技术或者是生物友好型材料,因此,难免会发展出与新技术、新材料相关的艺术。
比如《阿凡达》的出现使世界电影开始产生思考,许多电影导演认为这是电影革命的到来,从科技和艺术的层面上来说, 《阿凡达》的出现让我们对动画跟真人实拍两者之间的界限产生了质疑,在2009年之前,我们还可以很清楚地区分什么是动画片,什么是真人电影,但是《阿凡达》出现以后改变了这个定义。对此,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认为:“是数字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跨界,带来了各种的可能。 ”
孙立军列举了各种可能中的一种——伴随科技的发展,交互电影、互动电影是未来电影的一个重要特征。互动电影会带来怎样的精彩变化?第一个变化是有一个故事的开头,有多个故事的结局,这是互动性,观众可以左右情节的发展;第二个是观众既是消费者,同时可以是投资者,中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为我们有世界上排名第一的、超过6万块的电影银幕和600亿人民币电影产业总量。
技术的转变也引发艺术家们的深思,比如能否在银幕上把宣纸物理上的纸质感通过电影的方式真实地再现出来,使观赏者不仅看到动画的幽默性、趣味性以及故事性,还能像在美术馆看绘画一样看出其中的物理质感,品味其中的艺术性?又或者是表现出中国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写意性?这些问题在全球首部融入了8 K技术和齐白石传统艺术的水墨动画《秋实》中得到了解答。“齐白石的看家本领是在生宣纸上画工笔,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它在银幕上再现,而8 K技术的出现让我们可以在银幕上营造出像是在生宣纸上画画的质感,使传统的艺术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来。 ”孙立军说。
“艺术+飞机” ,能飞吗?
当飞机和艺术同时出现,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不是在飞机上画画、在火箭舱体外壳上画画?艺术一词的出现难免会让人联想到不实用的“花架子” ,实际上并非如此,邱志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NASA用在宇宙飞船外壳捕捉太空尘埃的仪器非常轻,是世界上最新的物体之一,如果用它做成雕塑,那么人的几个声波或者是扬声器的声音就能让它浮起来,它可以展示出整个空间技术非常丰富的可能性。 ”
油画《英国首次动力飞行》描绘的正是萨缪尔·科迪在范堡罗实现的英国首次动力飞行。“航空不是一门科学,也不是一门技术,它是艺术。 ”英国范堡罗国际亚太区代表杜君玉说。“实际上,外界都觉得艺术跟飞机设计或工业设计是跨界,但是从我个人来说,这是一个无缝的衔接,并不跨界。运用我所学的专业,将我对美的判断直接应用到飞机,实际上只是出口的平台不一样,所以我没有认为是跨界。当然能够将艺术的眼光应用到工业建筑、日用品、飞机设计上,这对产品是有所提升的。这与指示功能的应用不同,其他的设计我认为基础都是一样的,所以我相信很多优秀的艺术家能够承担工业品的设计。 ”上海奥科赛飞机公司创始人毛一青说。
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研究员、飞机设计师柴建忠认为航空产业不光是科技设计的工程性问题,还是美学和力学的结合,涉及整个国家所有基础工业综合的集合。致臻智造创始人郭志奇关注虚拟现实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如VR技术用于远程操纵机器人从事卫星的在轨维护,MR技术用于航天空间的诱导维修、航天人员培训。当然,艺术与航空航天的融合带来的精彩远远不止于此,它其实也很贴近我们的生活,比如平昌冬奥会上无人机的表演、刚过去的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上飞机方阵设计……
“艺术+飞机”能不能飞?如果从飞机的实用性来说,利用飞机或航空航天技术做成艺术品的飞机显然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但它有了艺术家的奇思妙想,何尝不是又插上了思维的翅膀?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科技与艺术融合是大势所趋,“黑科技”越“黑” ,艺术发展越精彩。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