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博物馆《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展厅陈展提升正在有序进行,预计整个工程年底结束。
大型场景“二十四桥明月夜”变亮了
扬州博物馆基础陈列《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展厅陈展提升工程正在有序进行中,预计整个工程将于年底结束,重新对外开放后,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该馆也通过本报邀请市民一同出谋划策。记者昨获悉,截至目前,已有数十名本报读者提出了建议,双博馆负责人表示,他们将采纳其中的“金点子”。
卫星遥感地图更明显
投影更宽更大更震撼
在读者胡立冬心中,扬州博物馆是一个地标性建筑,她也曾多次来这品味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但她一直有个遗憾就是,《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展厅地面上陈列的卫星遥感地图并不太醒目。记者了解到,这次提升工程将弥补胡立冬的这个遗憾。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该展厅,门口竖着“展厅关闭调整告示”,而地面陈列的卫星遥感地图已经消失。据该馆负责此次陈展提升的工作人员介绍,之前地面陈列的卫星遥感地图做在玻璃上,因为玻璃反光,而且扬州在地图中的位置不明显,结合本报一些读者提出的建议,此次陈展提升,他们将玻璃换成磨砂瓷砖,使参观者可以直观看到扬州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情况等信息。
此外,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投影“奔腾的江潮”经过提升,“将会更宽更大更震撼。”
多个场景提升亮度
新增唐代“码头栈桥”
家住雍华府的钱洪范是一名退休人员,他认为《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展厅光线需要调整。“我觉得隋炀帝这部分的灯光很明亮,特别是隋炀帝巡游的画面,在灯光的衬托下,十分耀眼醒目;相比之下,刘细君远嫁乌孙国的画面,由于当时只开着一盏小灯,有点黯然失色。”另外,有些地方因为光线太暗,连台阶也看不清,他建议可稍微亮点。
该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读者的建议,他们将对这里的很多场景进行亮化处理,例如,大型场景“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灯光就将明显变亮。
唐代,是扬州的第二个繁盛时期,当时的扬州,不仅手工业发达,成为货物的集散地,还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在《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展厅里,唐代这段历史也是一大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场景不仅将变亮,而且还将原来的台阶换成坡道并以小桥的形式呈现出来。工作人员表示,“唐代扬州是一座商贾如织的城市,诗人曾赞誉"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望神仙",既写扬州市的临街设铺,又是写夜市的情况,站在仿造的桥上欣赏大型场景"二十四桥明月夜",更能体会到古人当时的意境,而且台阶换成了坡道,也方便了残疾人参观。”
与此同时,指着已搭建基本结束的“码头栈桥”,工作人员介绍道,“这是这次新增的陈展形式,使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宛若穿越时空,来到了繁忙的唐代港口……”
增加隋炀帝墓考古信息
精选部分出土文物展示
扬州曹庄隋唐墓葬最近被专家确认为隋炀帝杨广与夫人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引起全国广泛关注。记者昨在展厅看见,在展示隋代历史的这部分篇章中,有一幅“隋炀帝下江都图”。该馆工作人员称,隋炀帝墓最新考古信息也将加入到《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展厅的陈展之中。
在“隋炀帝下江都图”前面,有两个展柜,据该馆工作人员透露,此次隋炀帝墓与萧后墓里出土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届时,也将精选一些在这里展示,至于到底展示哪些文物,目前还没有确定。
此外,读者胡立冬还建议博物馆长期发放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参观者对什么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并对积极配合调查的人给予奖励,例如赠送特制的书签,正面是博物馆的形象,反面是镇馆之宝梅瓶的图案,“我想大家一定爱不释手”,也通过这种漂亮别致的书签,更广泛地宣传博物馆,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