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3日电(记者 周玮)有一个颇为特殊的展览13日在国家博物馆现身——展出的作品并非成品,而是草图。这165件草图是“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入围作品,它们将在此征询广大观众的意见,接受社会各界的批评指正。之后作者将进一步加工修改、转入正式创作阶段。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自2011年底正式启动,由财政部、中国文联、文化部联合举办,中国美协具体承办。计划历时5年,用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形式来呈现煌煌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工程组委会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以中华文明五千年浩瀚历史的脉络为基础,依托文明历史的发展进程,从各历史朝代中挖掘遴选对推动中华文明进步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明成果为选题,如河姆渡文化、老子与《道德经》、赤壁之战、玄奘取经、指南针与航海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由历史学家初步推荐的创作主题,经创作指导委员会共同审核论证上报核准后,最终确定150个重点选题。2012年5月,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优秀作者。
据悉,美术创作工程全部作品完成后,计划在国博长期陈列。主办方表示,能在国家殿堂中陈列的视觉艺术品,是为国之鸿宝,堪比重器。参与作者应秉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构思、尽心打磨,通过精巧高妙的艺术创作,把宏伟的艺术构想转化为高水平的视觉艺术形式,努力塑造民族精神、家国之魂,使其成为能够传之久远的经典作品。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