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朱法鹏作品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屋顶瓦隙间缓缓渗入,渐渐晃动成清澈可爱的光影,“我”轻盈地穿上整洁的绸缎,红色的衣领下配着简洁的绿色盘纽,纯绿色的身缎大方飘逸,只留有一只袖口折叠的红与衣领映衬,这正是“我”喜欢的大方单纯。双手轻轻推开木雕大门,一片阳光调皮地倾舞在我的侧脸上,“我”优雅地跃上自行车,在身后的小巷落下一串清脆的铜铃声,同时落下的还有老伯圆润浑厚的二胡岁月。被中国文联评为建国六十年中国画六十强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画家朱法鹏先生在厦门张雄书画院首次油画展出的写实人物作品,带给人们的是宁静致远的震撼,淳朴大方的气度,思在韵里的艺术及油画画面中不断渗透、晕染开的墨气笔韵。这是一幅单脚踩于红色檀木雕椅、手拉二胡的短发女子,她腰身笔直,在檀木雕椅及细长二胡的衬托下,身姿修长唯美。她的眼神温柔清澈,与你说话的顷刻,在画里形间透着清韵高雅的艺术气质。朱法鹏先生在画里主要采用绿、黑、红三种颜色,颜色光彩之间的比对非常单纯,却无比的大气、淳朴、典雅、高贵,在表象静态的艺术神韵里,令人不禁闭上双眼,感触到一幕幕动人的画面。
著名画家朱法鹏作品
作品素有“法鹏鱼”,“法鹏鹤”的朱法鹏先生从小热爱国画,他原创的游鱼、丹顶鹤笔墨流畅有力、造型大气磅礴,色泽浓淡相宜,色块层次分明,极富生命力之感。他小学时代上学途中孔桥下的避雨,看见天空灰中透亮,鱼儿跃出,便拿本忘我地绘画,成了他水墨画意的启蒙“印象”。如此热爱传统水墨的豪放派画家朱法鹏先生,也非常精通油画,在他的油画作品里,我们自然不难寻觅到水墨意韵的点点滴滴。他展出的写实人物油画里,是以民国女子的形象为题材,她们有着传统的美德、过人的才情、优雅的姿容、独特的个性。法鹏先生的油画选材,本身就很有传统水墨之韵味。法鹏先生笔下的女子,或轻拖小辫,或倚窗独思,或侧身低眉,或闭目酝酝,背景简洁、色彩单纯、明暗恰好、情态各异、将民国女子特有的优雅气质在现代的美感里呈现得质感淳朴、落落大方,法鹏先生运用柔和的色调、细腻的笔触、融会现代西画与中国水墨的精髓,使画面自然干净、大气留韵,将婉约、典雅的古典韵味描绘得酣畅淋漓。
著名画家朱法鹏作品
从街上回来,已是午后,“我”有些累了,穿上水墨花鸟旗袍,倚靠在格子雕花的木窗前,静静地思量。朱法鹏先生这幅女子油画,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女子一手托着格子古木窗,一手自然地垂落于地面,侧腿而坐,低垂的睫毛掩不住有些迷离而淡淡忧思的眼睛。法鹏先生巧妙地运用隔窗烘托人物,使画面极具立体感,也因古香古色的木窗的“古”色,映衬女子淡白色旗袍上下明暗的不同色彩,在褶皱的细微处还显示了曼妙的动感,使人物形象格外饱满动人。女子的手势、姿势、以及若即若离的忧伤神情已完全融入进整幅画的情韵中,融于一体的色调有一种令人抵挡不了的思韵与魅力,正是西画所没有的水墨之韵。
著名画家朱法鹏作品
《静思》是一幅放大的人物肖像,小碎花的民国学生装在女子托手扶肩的动作里,形成清爽的冷色调,脸庞肤色的单纯明暗映衬尤为自然而真实,无须妆容点缀的面容清纯而美丽,背景色法鹏先生用了大块的水墨笔法,宛如晕晕染染的墨水,在宣纸上留下自己黑白融合的印记。放大了的清纯美丽面容在大手笔的“水墨渲染”中尤显得大方端庄,令人怦然心动。
著名画家朱法鹏作品
法鹏先生的国画作品以大气、豪气、清气、逸气著称,忆起法鹏先生现场画鹤、画鱼,至今还令我有紧张、惊心的感觉。他作画很有笔力,下笔如有神。线条劲健,走势沉稳,用墨思水、动中求变。尤其他大气的随意点笔,一气呵成的气势令人心里不由触目惊心与敬佩。法鹏先生的作品巧然的构图大方,也带着他从笔力内心发出的率真的气韵,就是荷韵、灵性、清气与高洁。在他的油画作品里有一幅女子俯身闻花的作品,画面中的荷花显然便是法鹏先生独创的水墨画,乃“画中有画”,也令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女子闻花不在闻的巧妙意境。
著名画家朱法鹏作品
赏法鹏先生的风景油画,有一股清新超然之境。画中的荷花、荷叶、荷莲、小鸟,犹如一幅泼墨花鸟画,不论是构图,还是笔法,都追寻着传统水墨之道,力求在画面中刻画出水墨的浓、淡、干、湿,笔线的流畅与笔触感,犹如在油画的颜料与色彩技法上,掉入水墨画的大池子,水墨的意境也愈发明朗清晰。荷塘月色、牵牛花农舍、山前柳林,城影立交桥,法鹏老师的风景油画都透着几分中国文人的诗情画意及中国文化的含蓄意境。耐看耐读,抚平人内心的杂念,使人静下来慢慢品味,细细回味。
著名画家朱法鹏作品
在油画里创作出了自己的水墨风格,如定格在9岁那年的“细水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鱼跃天色水墨画面。法鹏先生是深爱着传统国画的,在他的油画作品中恰到好处地将其融入、再现。他将创作国画的那份热诚、空灵与超然的精髓融进油画里,使油画唯美、含蓄而诗意,同时还呈现了现代审美里独有的大气与清逸。在法鹏先生洋洋洒洒的国画笔墨中,我们仿佛捕到他“骨子里存留的真东西,自然派生的大气象”。在法鹏先生精益求精的油画里,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他那“心生象”“象随气”的自如收放的刚柔与美。
文/胡莹
2013年7月4日